P波预警中的震级预测和PGA、PGV估算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地震预警的概念 | 第10-11页 |
|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及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现状 | 第11-13页 |
| ·地震预警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组成结构 | 第14-15页 |
| 第2章 P波初动自动识别方法 | 第15-35页 |
| ·介绍 | 第15-16页 |
| ·震相自动识别方法概述 | 第16-19页 |
| ·长短时平均(STA/LTA)方法 | 第16-17页 |
| ·AIC自动识别方法 | 第17-19页 |
| ·其它自动识别方法 | 第19页 |
| ·本文所用地震记录数据 | 第19-22页 |
| ·P波自动识别应用示例 | 第22-24页 |
| ·关于AIC法时间窗口的选取探讨 | 第24-32页 |
| ·AIC法小窗口拾取P波到时 | 第25-28页 |
| ·P波到达的持续判断-AIC滑动窗口的设想 | 第28-30页 |
| ·STA/LTA+AIC法拾取P波到时 | 第30-32页 |
| ·地震事件实时检测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33-35页 |
| 第3章 震中距的估算方法研究 | 第35-42页 |
| ·Odaka方法介绍 | 第35-36页 |
| ·对参数B的研究 | 第36-38页 |
| ·时间窗口长度对参数B的影响 | 第38-39页 |
| ·震中距估算应用示例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41-42页 |
| 第4章 预警震级确定方法研究 | 第42-71页 |
| ·Odaka方法 | 第42-45页 |
| ·τc算法 | 第45-56页 |
| ·介绍 | 第45-46页 |
| ·应用示例 | 第46-52页 |
| ·震中距对τc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多台计算 | 第53-56页 |
| ·τpmax算法 | 第56-71页 |
| ·介绍 | 第56-57页 |
| ·应用示例 | 第57-64页 |
| ·震中距对τpmax的影响 | 第64-65页 |
| ·多台计算 | 第65-71页 |
| 第5章 后续地震动峰值的预测 | 第71-87页 |
| ·地震动幅值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 第71-73页 |
| ·不同时间长度下的相关性 | 第73-77页 |
| ·PGA、PGV的预测 | 第77-82页 |
| ·方法的局限 | 第82-86页 |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86-87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7-88页 |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附录1 P波到时拾取结果 | 第90-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