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20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人才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三) 论文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9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四)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0页 |
1. 创新点 | 第19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一、人才共享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20-28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4页 |
1. 呼包鄂的界定 | 第20页 |
2. 人才的界定 | 第20-21页 |
3. 人才共享的界定 | 第21-24页 |
(二) 人才共享的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4-25页 |
2. 人才发展战略理论 | 第25-26页 |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26-27页 |
4. 人才柔性流动理论 | 第27-28页 |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人才共享现实基础分析 | 第28-43页 |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人才共享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36页 |
1.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人才共享的影响 | 第28-34页 |
2.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人才共享的必要性分析 | 第34-36页 |
(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人才共享现状分析 | 第36-41页 |
1. 呼包鄂地区人才共享进展情况 | 第36-39页 |
2. 呼包鄂地区人才共享的优势 | 第39-41页 |
(三)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人才共享的动因分析 | 第41-43页 |
1. 收益追求是根本性动因 | 第41页 |
2. 政策支持是外部动因 | 第41-42页 |
3. 人才结构调整是直接动因 | 第42-43页 |
三、当前呼包鄂地区人才共享的困境分析 | 第43-52页 |
(一) 呼包鄂人才共享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43-48页 |
1. 各类主体对人才共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 第43页 |
2. 在人才共享过程中相应的保障制度缺乏 | 第43-44页 |
3. 行之有效的人才共享机制严重缺位 | 第44-46页 |
4. 区域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尚未建立 | 第46页 |
5. 人才共享相关法律制度缺位且共享规则不完善 | 第46-47页 |
6. 缺乏人才共享的有效激励机制 | 第47页 |
7. 人才共享政策环境不良 | 第47-48页 |
(二) 解析人才共享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制约因素 | 第48-52页 |
1. 观念因素 | 第48-49页 |
2. 政策因素 | 第49-50页 |
3. 组织因素 | 第50页 |
4. 体制因素 | 第50-51页 |
5. 机制因素 | 第51-52页 |
四、他山之石:国内外人才共享的经验借鉴 | 第52-58页 |
(一) 国外人才共享的经验借鉴 | 第52-55页 |
1. 国外人才共享的主要做法 | 第52-53页 |
2. 国外人才共享的启示 | 第53-55页 |
(二) 国内人才共享的经验借鉴 | 第55-58页 |
1. 国内人才共享的主要做法 | 第55-56页 |
2. 国内人才共享的启示 | 第56-58页 |
五、呼包鄂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人才共享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58-65页 |
(一) 观念创新 | 第58-59页 |
1. 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 第58页 |
2. 修正地方官员的人才共享观 | 第58-59页 |
(二) 政策设计 | 第59-60页 |
1. 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人才共享战略发展规划 | 第59页 |
2. 制定和完善呼包鄂地区人才共享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59页 |
3. 进一步加大自治区层面的人才政策支持力度 | 第59-60页 |
(三) 组织形式的创新 | 第60-61页 |
1. 从自治区层面来讲,建立权威的人才共享协调管理机构 | 第60页 |
2. 从地区层面来讲,创建有效的新型政府人才合作组织 | 第60页 |
3. 从社会层面来讲,促进社会力量在区域人才共享中的广泛参与 | 第60-61页 |
(四) 体制创新 | 第61-62页 |
1. 打破各自为政的行政管理体制,破除呼包鄂地区人才共享的壁垒 | 第61页 |
2. 健全和完善呼包鄂地区人才共享过程中的保障制度 | 第61页 |
3. 建立以人才共享工作为内容可操作性的政绩指标体系 | 第61-62页 |
(五) 机制创新 | 第62-65页 |
1. 建立以利益为中心的人才共享机制是实现人才共享的根本途径 | 第62页 |
2. 建立人才共享政策信息和服务平台机制是实现人才共享的有效途径 | 第62-64页 |
3. 建立高效的人才共享激励机制是实现人才共享的直接途径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