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状况概述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状况概述 | 第13-15页 |
·研究状况简评 | 第15-16页 |
·基本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20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监狱自我的基本特征 | 第20-25页 |
·自我认知的监狱化 | 第20-21页 |
·表意姿态的监狱化 | 第21-22页 |
·监狱自我的延续性 | 第22-23页 |
·监狱自我的多重性 | 第23-25页 |
第3章 监狱自我的建构与延续 | 第25-37页 |
·监禁体系下的自我建构 | 第25-35页 |
·N 监狱概况 | 第25-26页 |
·监禁的剥夺过程 | 第26-31页 |
·监禁体系对自我建构的影响 | 第31-35页 |
·主流泛化的他人态度对监狱自我的建构和监狱自我的延续 | 第35-37页 |
·主流泛化的他人态度对监狱自我的建构 | 第35-36页 |
·监狱自我的延续 | 第36-37页 |
第4章 监狱自我的社会后果 | 第37-52页 |
·积极方面 | 第37-39页 |
·帮助罪犯适应监禁环境 | 第37-38页 |
·有利于监狱维持良好的监管改造秩序 | 第38-39页 |
·消极方面 | 第39-52页 |
·自我在泛化的他人态度变化中的异变 | 第39-44页 |
·传统矫正措施效果欠佳 | 第44-49页 |
·监狱惩罚功能的放大 | 第49-50页 |
·罪犯刑满后主我的膨胀 | 第50页 |
·继续扮演他人眼中的罪犯 | 第50-52页 |
第5章 监狱自我正功能的发挥及负面功能的规避策略 | 第52-63页 |
·监狱自我正功能的发挥 | 第52-56页 |
·为“问题罪犯”调换服刑环境 | 第52-53页 |
·合理运用激励机制 | 第53-54页 |
·为罪犯增能 | 第54-56页 |
·对监狱自我负面功能的规避 | 第56-63页 |
·营造良好环境 | 第56-57页 |
·建构和发展“优势的自我” | 第57-58页 |
·建立健全与社会接轨的矫正体系 | 第58-60页 |
·实行人性化管理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1:受访罪犯基本情况 | 第68-71页 |
附录2:受访民警基本情况 | 第71-72页 |
附录3:访谈提纲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