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法理解读 | 第10-15页 |
·民事诉讼调解的概念 | 第10-11页 |
·民事诉讼调解的性质 | 第11-12页 |
·民事诉讼调解的基本功能 | 第12-15页 |
·纠纷解决功能 | 第12-13页 |
·促进对话功能 | 第13页 |
·形成规则功能 | 第13-15页 |
第2章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5-25页 |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20页 |
·自愿性原则受到限制 | 第15-16页 |
·法院审判功能虚化 | 第16-17页 |
·调解效率功能遭到破坏,合法性受到质疑 | 第17-18页 |
·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 | 第18-19页 |
·信息保密性欠缺,低成本优势不明显 | 第19页 |
·调解的监督和处罚规定不完善 | 第19-20页 |
·产生问题的原因 | 第20-25页 |
·异种权利角色的合一 | 第20-22页 |
·案件审限对调解的冲击 | 第22-23页 |
·当事人权利意识强化与法官职权行使正当化的矛盾 | 第23-25页 |
第3章 改革与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构想 | 第25-41页 |
·民事诉讼调解改革方案评述 | 第25-28页 |
·民事诉讼调解改革的总体思路 | 第28-29页 |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途径 | 第29-41页 |
·取消“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原则,补充落实“自愿合法”原则 | 第29-31页 |
·建立独立的庭前、庭上、庭后调解程序 | 第31-33页 |
·建立诉讼和解制度与诉讼调解制度并存的二元化诉讼格局 | 第33-34页 |
·准确把握司法能动与司法被动的界限 | 第34-35页 |
·重视法院调解方法与机制的创新 | 第35-37页 |
·完善诉讼调解与诉讼外调解衔接的模式 | 第37-39页 |
·完善对调解制度的监督机制,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