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研究源起与问题 | 第8-9页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1.3 概念界定 | 第10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1.5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 1.6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1.7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未成年犯罪人员观护帮教的现状及问题 | 第16-26页 |
| 2.1 陕西省未成年犯罪人员观护帮教实务现状 | 第16-21页 |
| 2.1.1 研究依托的政府观护帮教模式 | 第17-18页 |
| 2.1.2 研究依托的社会组织下的观护帮教模式 | 第18-21页 |
| 2.2 观护帮教中的实务案例引发的问题 | 第21-22页 |
| 2.2.1 管教疏忽,父母教养方式不当 | 第21页 |
| 2.2.2 家庭功能缺乏,家庭情感薄弱 | 第21-22页 |
| 2.2.3 家庭结构复杂,沟通较少 | 第22页 |
| 2.3 观护帮教实务中存在的家庭方面问题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 2.3.1 家庭成员行为变量方面 | 第22-23页 |
| 2.3.2 家庭结构变量方面 | 第23-24页 |
| 2.3.3 家庭功能变量方面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在未成年犯罪人员观护帮教中的应用 | 第26-44页 |
| 3.1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对未成年犯罪人员应用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 第26-27页 |
| 3.1.1 理念方面 | 第26页 |
| 3.1.2 方法方面 | 第26-27页 |
| 3.1.3 实践方面 | 第27页 |
| 3.2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在未成年犯罪人员观护帮教中的个案分析 | 第27-44页 |
| 3.2.1 重组家庭未成年犯罪人员的帮教 | 第27-36页 |
| 3.2.2 外来务工家庭的帮教 | 第36-44页 |
| 第四章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在未成年犯罪人员观护帮教应用中的反思 | 第44-52页 |
| 4.1 应用对象的适用性方面 | 第44-45页 |
| 4.2 方法及过程优化 | 第45-48页 |
| 4.2.1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运用过程中的困境 | 第45-47页 |
| 4.2.2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运用中的建议 | 第47-48页 |
| 4.3 效果评估方面 | 第48-49页 |
| 4.4 展望与不足 | 第49-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附录一 | 第56-58页 |
| 附录二 | 第58-60页 |
| 附录三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