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导论 | 第8-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前提:基本概念与界定 | 第9-12页 |
·产业链与煤电产业链 | 第9-10页 |
·市场势力与垄断势力 | 第10-11页 |
·纵向约束、纵向控制与纵向一体化 | 第11页 |
·反垄断与规制 | 第11-12页 |
·效率与福利标准 | 第12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研究逻辑与篇章结构 | 第13-14页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述评 | 第14-27页 |
·相关理论述评 | 第14-16页 |
·横向关系的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纵向关系的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D—R—P 的分析框架:SCP 范式的产业链运用 | 第21-27页 |
·对结构主义学派的再认识 | 第21-23页 |
·DRP 框架的说明 | 第23-24页 |
·新产业组织学的结论与DRP 框架的合理性 | 第24-27页 |
3 中国煤电产业链的现实基础 | 第27-37页 |
·煤炭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 第27-31页 |
·产业特性 | 第27-28页 |
·产业结构 | 第28-29页 |
·供需形势、价格和成本 | 第29-30页 |
·产业政策与改革 | 第30-31页 |
·电力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 第31-34页 |
·产业特性 | 第31页 |
·产业结构 | 第31-32页 |
·供需形势、价格 | 第32-34页 |
·产业政策与改革 | 第34页 |
·煤电产业链的现状 | 第34-37页 |
·煤炭与电力之间的依赖性 | 第34-35页 |
·煤电矛盾的表现、波动与加剧 | 第35-37页 |
4 煤电产业的市场势力测量:基于煤—电租的分割视角 | 第37-47页 |
·对煤电产业进行市场势力分析的原因 | 第37页 |
·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 | 第37-40页 |
·我国煤电产业的市场势力测度 | 第40-47页 |
·理论模型 | 第40-42页 |
·样本与数据 | 第42-44页 |
·结果及其分析 | 第44-47页 |
5 煤电纵向博弈:形式、动机与福利 | 第47-55页 |
·基准模型 | 第47-48页 |
·整体纵向一体化与部分纵向一体化 | 第48-54页 |
·第一种情况:煤运电企业的完全分离 | 第49-52页 |
·第二种情况:煤电一体化与运输企业 | 第52-53页 |
·第三种情况:煤运电一体化 | 第53-54页 |
·长期契约 | 第54-55页 |
6 竞争政策:运输竞争与竞价上网 | 第55-59页 |
·运输竞争与竞价上网 | 第55-57页 |
·竞争政策与其他政策的比较 | 第57-59页 |
7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9-61页 |
·基本结论 | 第59-60页 |
·不足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