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灾难新闻报道中真实性与意义性关系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突破 | 第15-16页 |
·研究设想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地震灾难新闻概述 | 第18-23页 |
·灾难与地震灾难新闻 | 第18-20页 |
·地震灾难新闻报道的内容 | 第18-19页 |
·地震灾难新闻报道的特征 | 第19-20页 |
·地震灾难新闻的价值 | 第20页 |
·地震灾难新闻的社会功能 | 第20-23页 |
·环境监测功能 | 第21页 |
·舆论引导与监督功能 | 第21-22页 |
·传播科学知识功能 | 第22页 |
·组织激励功能 | 第22页 |
·审美功能 | 第22-23页 |
第3章 我国地震灾难新闻传播环境概述 | 第23-29页 |
·传播环境及其特征 | 第23-24页 |
·地震灾难新闻受传播环境制约 | 第24-25页 |
·传播环境因素对我国地震灾难新闻报道的影响 | 第25-27页 |
·报道视角的影响 | 第25页 |
·思维方式的影响 | 第25-26页 |
·报道主题的影响 | 第26-27页 |
·量化分析报告 | 第27-29页 |
第4章 地震灾难新闻真实性概述 | 第29-32页 |
·新闻真实是整个报道过程的真实 | 第29页 |
·地震灾难新闻报道角度的真实 | 第29-30页 |
·地震灾难新闻真实性经得起受众考验 | 第30-32页 |
第5章 我国地震灾难新闻报道意义性表现 | 第32-42页 |
·假设性新闻结构分析 | 第32-34页 |
·地震灾难新闻意义性陈述 | 第32页 |
·假设性新闻结构 | 第32-34页 |
·“传媒假事件”:传闻与假新闻 | 第34-36页 |
·功利性表现:新闻专业性缺失 | 第36-39页 |
·有失独立性,宣传色彩过于浓重 | 第36-37页 |
·官本位思想体现 | 第37-38页 |
·专业水准缺失导致信息错误 | 第38页 |
·监督功能没有很好的体现 | 第38-39页 |
·媒体霸权:新闻伦理性与人文关怀缺失 | 第39-40页 |
·变相的广告:商业新闻主义入侵 | 第40-42页 |
第6章 真实性与意义性关系的统一 | 第42-46页 |
·坚持新闻专业主义,避免过度悲情传播 | 第42-43页 |
·培养专业性新闻素质 | 第43页 |
·建立以人为本的媒体伦理 | 第43-44页 |
·严格区别新闻与商业宣传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