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长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1页
第一章 精神成长理论概述第11-19页
   ·何谓“精神”“成长”第11-14页
     ·“精神”的传统理解第11-12页
     ·“成长”的大众理解第12页
     ·人的精神第12-13页
     ·人的精神成长第13-14页
   ·精神成长的内涵及研究背景第14-15页
     ·精神成长的内涵第14页
     ·从当代社会诸态看精神成长第14-15页
   ·精神成长的要素第15-17页
     ·自由第15-16页
     ·知行第16页
     ·全面第16页
     ·主体性第16-17页
   ·精神成长的目标第17-19页
     ·培养独立自由的主体精神第17页
     ·培养思辨、批判精神第17页
     ·追求超我精神第17-18页
     ·追求全面成长的人生境界第18-19页
第二章 精神成长的理论基础及文化借鉴第19-24页
   ·精神成长的理论基础第19-21页
     ·柏拉图、康德对人的研究第19-20页
     ·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理论第20页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第20-21页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第21-24页
     ·孔子、孟子教育观第21-22页
     ·君子文化第22页
     ·天人合一第22-24页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精神成长关系分析第24-28页
   ·大学生精神成长问题第24-25页
     ·价值取向物化第24页
     ·精神消费不够第24页
     ·精神动力不足第24-25页
   ·大学生精神成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25-28页
     ·大学生精神成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第25-26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保证第26-28页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反思与大学生精神成长的新要求第28-33页
   ·对大学生精神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反思第28-30页
     ·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定反思第28-29页
     ·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反思第29页
     ·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厘定第29-30页
   ·大学生精神成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第30-33页
     ·对精神成长目标的关注第30页
     ·对精神成长内容的关注第30-31页
     ·对精神成长方法的关注第31-33页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精神成长途径探索第33-41页
   ·巧用外力,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熏陶教育作用第33-35页
     ·加强显性教育,善用隐形教育第33-34页
     ·以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第34-35页
     ·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环境第35页
   ·重视内因,发挥大学生精神成长的主体性第35-37页
     ·激发大学生的能动性第35-36页
     ·重视大学生的平等性第36页
     ·尊重大学生的独特性第36-37页
   ·适时引导,发挥非正式群体的感染作用第37-38页
     ·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使其发挥积极作用第37页
     ·树立典型,榜样示范第37-38页
   ·心理疏导,排除不良心理、不良精神因素第38-41页
     ·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第38-39页
     ·发挥校园心理咨询室功能第39页
     ·助人自助,挖掘大学生的积极潜能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详细摘要第46-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勤工助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