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对银行并购重组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4-17页 |
第2章 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的理论依据 | 第17-25页 |
·银行并购重组的内涵和外延 | 第17-19页 |
·银行并购重组的概念界定 | 第17页 |
·银行并购的主要形式 | 第17-19页 |
·银行并购重组的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0页 |
·市场力量理论 | 第20-21页 |
·效率理论 | 第21-22页 |
·多角化理论 | 第22-23页 |
·对银行并购重组理论的评价 | 第23-25页 |
·并购重组理论促进实践发展 | 第23页 |
·并购重组理论的多元化与互补性 | 第23-25页 |
第3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城市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 | 第25-26页 |
·城市信用合作社时期 | 第25页 |
·城市合作银行时期 | 第25页 |
·城市商业银行时期 | 第25-26页 |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并购重组是我国银行业快速增长的需要 | 第26页 |
·并购重组可以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快速发展 | 第26-27页 |
·分散高集中度的区域风险 | 第27页 |
·并购重组是一种有利的市场退出方式 | 第27-28页 |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的可行性 | 第28页 |
·并购重组的操作简便 | 第28页 |
·政策支持 | 第28页 |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多样化的并购重组实践 | 第28-30页 |
·成立城市商业银行联盟 | 第28-29页 |
·城市商业银行的相互参股 | 第29页 |
·城市商业银行业务联合 | 第29页 |
·城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 | 第29-30页 |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政府的非市场干预过多 | 第30页 |
·银行并购重组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0-31页 |
·银行并购中介机构参与少 | 第31页 |
·并购重组形式单一 | 第31-33页 |
第4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的绩效分析 | 第33-45页 |
·财务比率分析法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6页 |
·银行的安全性 | 第33-34页 |
·银行的流动性 | 第34页 |
·银行的盈利性 | 第34-35页 |
·银行的发展能力 | 第35-36页 |
·南京银行参股并购日照银行 | 第36-37页 |
·银行并购的绩效分析 | 第37-45页 |
·银行的安全性分析 | 第37-40页 |
·银行的流动性分析 | 第40页 |
·银行的盈利性分析 | 第40-42页 |
·银行的发展能力分析 | 第42-45页 |
第5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的政策性建议 | 第45-53页 |
·并购重组应遵循的条件 | 第45-46页 |
·自愿参与为前提条件 | 第45页 |
·指标合规为准入条件 | 第45-46页 |
·消化包袱为维权条件 | 第46页 |
·共同决策为公认条件 | 第46页 |
·并购重组主体自身的改善 | 第46-49页 |
·并购重组前的准备 | 第46-47页 |
·并购重组的实施 | 第47页 |
·并购重组后的整合 | 第47-49页 |
·并购重组的宏观环境改善 | 第49-53页 |
·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需要政府的适度干预 | 第49-50页 |
·重视银行并购重组中介机构的作用 | 第50页 |
·完善银行并购重组的法律法规 | 第50页 |
·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 | 第50-51页 |
·推动城商行的强强并购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