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 1 罗非鱼养殖 | 第13-18页 |
| ·罗非鱼养殖简史 | 第13-14页 |
| ·罗非鱼国际贸易形势 | 第14-15页 |
| ·中国罗非鱼产业简介 | 第15-16页 |
| ·中国罗非鱼养殖 | 第15页 |
| ·中国罗非鱼加工 | 第15-16页 |
| ·存在问题 | 第16页 |
| ·吉富罗非鱼养殖及育种现状 | 第16-18页 |
| ·培育背景 | 第16-17页 |
| ·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 第17-18页 |
| 2 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 第18-21页 |
| ·多元分析法(Multivariate Analyses)简介 | 第18-20页 |
| ·相关分析(CorrelationAnalysis)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 第19页 |
| ·通径分析(Path Analysis)及其应用 | 第19-20页 |
| ·多元分析在形态性状-体重相互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 3 遗传参数和育种值的估计 | 第21-25页 |
| ·遗传评定模型 | 第21-22页 |
| ·动物模型 | 第21-22页 |
| ·遗传参数估计方法发展 | 第22-24页 |
| ·育种值估计方法 | 第24-25页 |
| ·选择指数法(Selection Index) | 第24页 |
| ·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BLUP) | 第24-25页 |
| 4 鱼类标记技术 | 第25-28页 |
| 第二章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多家系选育3代可量性状变异简析 | 第28-58页 |
| 1 前言 | 第2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 ·实验鱼 | 第28-29页 |
| ·繁殖 | 第28页 |
| ·标记 | 第28-29页 |
| ·管理 | 第29页 |
| ·数据测量 | 第29页 |
| ·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54页 |
| ·四代成活率比较 | 第30页 |
| ·四代雄性率比较 | 第30-31页 |
| ·四代体重比较 | 第31-33页 |
| ·四代体型变异 | 第33-54页 |
| ·体重与体长、体宽、体高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 ·体长、体宽、体高的变异及其与体重的关系 | 第36-54页 |
| 4 讨论 | 第54-58页 |
| ·生长性状的改良情况 | 第54-55页 |
| ·关于体重变异情况 | 第55页 |
| ·关于体型变异情况 | 第55-58页 |
| 第三章 F3代与P代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58-68页 |
| 1 前言 | 第5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 ·实验鱼 | 第58页 |
| ·统计分析 | 第58-5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5页 |
| ·表型性状 | 第59页 |
| ·各性状间相关系数 | 第59-60页 |
| ·三个形态性状对体重的通径分析 | 第60-62页 |
| ·三个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程度分析 | 第62页 |
| ·复相关与回归分析 | 第62-63页 |
| ·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63-65页 |
| 4 讨论 | 第65-68页 |
| ·表型性状 | 第65页 |
| ·影响吉富罗非鱼体重的重点形态性状指标 | 第65页 |
| ·回归分析对比 | 第65-68页 |
| 第四章 吉富罗非鱼遗传参数的估计 | 第68-74页 |
| 1 前言 | 第6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8-69页 |
| ·实验鱼 | 第68-69页 |
| ·统计分析 | 第69页 |
| ·遗传参数计算 | 第6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9-72页 |
| ·吉富罗非鱼不同生长时期的表型参数 | 第69-70页 |
| ·吉富罗非鱼收获期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70-71页 |
| ·表型变量的原因方差组分 | 第71-72页 |
| ·体重、体宽和体高的遗传力估计 | 第72页 |
| 4 讨论 | 第72-74页 |
| ·方差组分估计方法 | 第72-73页 |
| ·体重遗传力的估计 | 第73页 |
| ·选取的生长性状 | 第73-74页 |
| 全文总结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