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基于脑髓理论分阴阳论治的补肾活血法干预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8页
缩略词简表第18-20页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与文献研究第20-52页
 一、脑髓理论的研究第20-30页
  1. 脑髓构造第20页
  2. 脑髓生理功能第20-22页
  3 肾与脑的密切相关第22-25页
   ·肾与脑结构上的联系第22-23页
   ·肾精为脑髓之源第23页
   ·肾精与脑髓在生理上密切相关第23-24页
   ·肾精和脑髓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第24-25页
  4 脑髓理论的阴阳观第25-27页
   ·脑髓的生成、结构形态与阴阳关系密切第25-26页
   ·脑髓的功能与阴阳关系密切第26-27页
  5 基于脑髓理论的现代研究与应用进展第27-30页
   ·对脑髓本质内涵的现代研究第27-28页
   ·基于脑髓理论的应用进展第28-30页
 二、从补肾活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第30-52页
  1 肾虚血瘀为VaD的主要病机第30-35页
   ·中医传统理论溯源第30-32页
   ·现代研究第32-35页
  2 补肾活血法治疗VaD的临床疗效研究第35-40页
  3 补肾活血法治疗VaD的机制研究第40-49页
   ·补肾中药方、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治疗VaD的机制研究第40页
   ·活血中药方、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治疗VaD的机制研究第40-41页
   ·补肾活血法治疗VaD的机制研究第41-49页
  4 问题与展望第49-52页
   ·研究方法方面第49-50页
   ·具体辨证、治法、方药方面第50页
   ·具体机制方面第50-52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52-96页
 一、补肾活血方干预VaD的临床疗效观察第52-87页
  (一)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52-87页
   1. 研究内容第52-59页
   ·病例来源第52页
   ·西医诊断标准(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第52-55页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55-56页
   ·纳入标准第56-57页
   ·排除标准第57-58页
   ·疗效评定标准第58-59页
   2 研究方法第59-61页
   ·随机、分组方法第59页
   ·药物选择第59-60页
   ·给药方法、疗程及随访第60-61页
   ·试验要求第61页
   3 观察内容第61-86页
   ·一般信息资料第61页
   ·临床疗效观测第61-79页
   ·ADL积分比较第79-80页
   ·MMSE项目增分的比较第80-83页
   ·NIHSS积分比较第83-84页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第84-85页
   ·中医证候疗效指数评定第85-86页
   4 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第86-87页
 二、补肾活血方对VaD胆碱能系统、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第87-96页
  1 研究对象第87页
  2 检测指标第87页
   ·胆碱能神经递质:Ach、AchE第87页
   ·血管内皮活性物质:ET、CGRP第87页
  3 材料与方法第87-89页
   ·主要仪器第87-88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88页
   ·方法第88-89页
  4 统计方法第89页
  5 结果与分析第89-96页
   ·血清胆碱能神经递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第89-92页
   ·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第92-96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96-131页
 一、血管性痴呆与脑髓理论第96-97页
 二、补肾活血是治疗VaD的大法第97-104页
  1. 肾虚精亏、精不生髓是VaD的发生基础第97-100页
  2. 瘀阻脑络为VaD发生的关键第100-102页
  3. 补肾活血是治疗VaD的主要治法第102-104页
 三、导师分阴阳补肾活血论治VaD的经验与研究第104-107页
  1. 理论研究第104-105页
  2 临床研究第105-106页
  3 实验研究第106-107页
 四、温肾活血方、滋肾活血方的方药分析第107-111页
  1. 药物组成及方义分析第107-110页
   ·温肾活血方第107-108页
   ·滋肾活血方第108-110页
  2 现代药理研究第110-111页
 五、选用奥拉西坦胶囊作阳性对照的依据第111-113页
 六、临床疗效的评价第113-120页
  1. 认知功能疗效第113-116页
   ·温肾活血方第113-114页
   ·滋肾活血方第114-116页
  2 ADL疗效第116-117页
   ·温肾活血方第116页
   ·滋肾活血方第116-117页
  3 NIHSS疗效第117页
   ·温肾活血方第117页
   ·滋肾活血方第117页
  4 中医证候的疗效第117-118页
   ·温肾活血方第117-118页
   ·滋肾活血方第118页
  5 对VaD患者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影响第118-119页
   ·温肾活血方第118页
   ·滋肾活血方第118-119页
  6 对VaD患者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第119-120页
   ·温肾活血方第119页
   ·滋肾活血方第119-120页
  7 随访疗效分析第120页
 七、温肾活血方、滋肾活血方的疗效作用机制分析第120-124页
  1. 对中枢性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影响第120-122页
  2 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第122-124页
 八 脑髓阴阳论假说的提出依据第124-129页
  1 肾阳虚血瘀证与肾阴虚血瘀证VaD患者的差异第124-127页
   ·一般临床特点的差异第124-125页
   ·痴呆特点差异第125页
   ·胆碱能神经递质失衡特点差异第125-126页
   ·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变化差异第126-127页
  2 差异分析第127-129页
 九、本课题特色及创新点第129页
  1. 基于脑髓理论分阴阳论治VaD第129页
  2. 提出“脑髓阴阳论”的假说第129页
 十、本研究的问题与展望第129-131页
第四部分 结论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7页
读博期间主持读题及发表论文第147-148页
附录第148-184页
文献综述第184-209页
 参考文献第203-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域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从HIF-1信号通路探讨六味地黄汤干预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