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苯乙烯微球模板的多孔镍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纳米多孔材料简介 | 第12-14页 |
·纳米多孔材料概述 | 第12-13页 |
·纳米材料发展史 | 第13-14页 |
·多孔材料的制备 | 第14-21页 |
·烧结法制备多孔材料 | 第15页 |
·发泡法制备多孔材料 | 第15-16页 |
·铸造法制备多孔材料 | 第16页 |
·沉积法制备多孔材料 | 第16-17页 |
·喷射电沉积法制备多孔材料 | 第17页 |
·脱合金法制备多孔材料 | 第17-18页 |
·模板法制备多孔材料 | 第18-21页 |
·多孔镍材料简介及应用 | 第21-23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实验条件与研究方法 | 第26-34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药品 | 第26-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扫描电镜(SEM)形貌表征 | 第27-28页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8页 |
·聚苯乙烯微球粒度分析 | 第28页 |
·X 射线衍射仪(XRD)分析 | 第28-29页 |
·苯乙烯聚合反应过程中转化率测试 | 第29页 |
·多孔镍孔径及孔密度的表征 | 第29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29-30页 |
·多孔镍的制备 | 第30-32页 |
·苯乙烯的聚合反应 | 第30-31页 |
·聚苯乙烯微球电泳沉积 | 第31页 |
·电镀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微乳液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微球及表征 | 第34-50页 |
·制备工艺 | 第34-35页 |
·正交优化实验 | 第35-36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6-48页 |
·苯乙烯单体(St)用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的影响 | 第36-38页 |
·引发剂用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的影响 | 第38-39页 |
·反应温度对聚苯乙烯微球的影响 | 第39-40页 |
·乳化剂用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的影响 | 第40-41页 |
·醇/水体积比对聚苯乙烯微球的影响 | 第41-42页 |
·搅拌速率对聚苯乙烯微球的影响 | 第42-43页 |
·聚苯乙烯微球的生长过程 | 第43-46页 |
·聚苯乙烯微球的扫描电镜(SEM)表征 | 第46页 |
·聚苯乙烯微球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6-47页 |
·聚苯乙烯微球微乳液聚合恒速期形成机理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模板电沉积多孔镍的制备与表征 | 第50-68页 |
·模板的制备及表征 | 第50-54页 |
·模板的制备 | 第50-51页 |
·模板的表征 | 第51-54页 |
·多孔镍制备工艺的研究及表征 | 第54-66页 |
·电镀多孔镍工艺的优化选择 | 第55-62页 |
·多孔镍的表征 | 第62-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