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的原因 | 第8-9页 |
1.2 国内旅游形象标志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第2章“意”与“象”的概述 | 第14-19页 |
2.1“意”与“象”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15页 |
2.2“意象”的功能 | 第15-16页 |
2.2.1“意象”的审美功能 | 第15页 |
2.2.2“意象”的独创功能 | 第15页 |
2.2.3“意象”的抒情功能 | 第15-16页 |
2.3“意”与“象”的主要表现 | 第16-19页 |
2.3.1 城市建设的意象表达 | 第16页 |
2.3.2 建筑设计的意象表达 | 第16页 |
2.3.3 广告设计的意象表达 | 第16-19页 |
第3章 旅游形象与旅游形象标志设计 | 第19-29页 |
3.1 旅游形象的特点、构成、定位及塑造 | 第19-24页 |
3.1.1 旅游形象的特点 | 第19-20页 |
3.1.1.1 旅游形象内容的综合性 | 第19-20页 |
3.1.1.2 旅游形象的稳定性 | 第20页 |
3.1.1.3 旅游形象的可塑性 | 第20页 |
3.1.2 旅游形象的构成 | 第20-22页 |
3.1.3 旅游形象的定位 | 第22页 |
3.1.4 旅游形象的塑造 | 第22-24页 |
3.2 我国旅游形象标志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第24-29页 |
第4章 基于“意”、“象”的旅游形象标志设计原则与方法 | 第29-40页 |
4.1“意”、“象”对旅游形象标志设计的意义 | 第29-31页 |
4.1.1 基于品牌审美的“意”对于旅游形象标志设计的借鉴意义 | 第29-30页 |
4.1.2 基于品牌审美的“象”对于旅游形象标志设计的借鉴意义 | 第30-31页 |
4.2“意”、“象”在旅游标志形象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 第31-40页 |
4.2.1 旅游标志中的“意”元素的体现 | 第31-32页 |
4.2.2 旅游标志中“象”元素的体现 | 第32-40页 |
4.2.2.1 自然地理环境 | 第32-33页 |
4.2.2.2 地域人文特征 | 第33-34页 |
4.2.2.3 相关的图形、文字等 | 第34页 |
4.2.2.4 景区自身建设 | 第34-40页 |
第5章“艺境太行”旅游写生基地旅游形象标志的设计实践 | 第40-44页 |
5.1“艺境太行”旅游写生基地简介 | 第40-41页 |
5.2“艺境太行”旅游写生基地旅游形象标志 | 第41-44页 |
5.2.1“艺境太行”旅游写生基地旅游形象标志设计原因 | 第42页 |
5.2.2“艺境太行”旅游写生基地旅游形象标志设计理念 | 第42页 |
5.2.3“艺境太行”旅游写生基地旅游形象标志设计素材 | 第42-43页 |
5.2.4“艺境太行”旅游写生基地旅游形象标志设计整体效果 | 第43-44页 |
第6章 总结 | 第44-46页 |
附件 | 第4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