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0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6页 |
| ·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数值模拟的现状 | 第12-15页 |
| ·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研究的现状 | 第15-16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6-1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2 关于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的基本理论 | 第20-25页 |
| ·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基本构造 | 第20-21页 |
| ·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 | 第22-23页 |
| ·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的优点及需要研究的难点 | 第23-24页 |
| ·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的优点 | 第23页 |
| ·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需要研究的难点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一维数值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5-35页 |
| ·缸内过程数值模拟的理论依据[41-44] | 第25-26页 |
| ·一维模型建立 | 第26-27页 |
| ·活塞运动规律分析 | 第27-30页 |
| ·活塞位移的精确表达式 | 第28-29页 |
| ·活塞位移的近似表达式 | 第29页 |
| ·求解活塞位移曲线 | 第29-30页 |
| ·气缸容积变化规律设置 | 第30-31页 |
| ·燃烧参数设置 | 第31页 |
| ·扫气模型设置 | 第31-32页 |
| ·进排气设置 | 第32-33页 |
| ·模型验证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气口高度和位置优化 | 第35-57页 |
| ·气口高度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 第35-44页 |
| ·进气口高度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 第35-40页 |
| ·排气口高度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 第40-44页 |
| ·气口位置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 第44-52页 |
| ·进气口位置优化计算 | 第45-49页 |
| ·排气口位置优化计算 | 第49-52页 |
| ·配气相位的正交试验 | 第52-55页 |
| ·优化前后结果对比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5 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扫气过程的三维仿真分析及气口优化 | 第57-78页 |
| ·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57-67页 |
| ·网格建立及动网格的生成 | 第59-62页 |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62-67页 |
| ·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扫气过程仿真分析 | 第67-72页 |
| ·扫气效率分析 | 第67-69页 |
| ·瞬态流场分析 | 第69-71页 |
| ·模型验证 | 第71-72页 |
| ·扫气口结构优化 | 第72-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 ·总结 | 第78-79页 |
| ·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