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1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 第2章 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概述 | 第15-26页 |
| ·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概述 | 第15-19页 |
|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外延 | 第15-17页 |
|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 | 第17-18页 |
| ·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 | 第18-19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概述 | 第19-26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因 | 第22-24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 | 第24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 第24-26页 |
| 第3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 第26-39页 |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 第26-34页 |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的现状分析 | 第34-39页 |
| 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9-49页 |
| ·模型的设定 | 第39-40页 |
| ·数据说明 | 第40-42页 |
| ·模型的检验 | 第42-48页 |
| ·平稳性检验 | 第42-44页 |
|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消除 | 第44-46页 |
| ·协整检验 | 第46-47页 |
|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第5章 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对经济增长的具体效应的分析 | 第49-55页 |
| ·资本效应 | 第49-50页 |
| ·理论概述 | 第49页 |
| ·实证分析 | 第49-50页 |
| ·技术效应 | 第50-52页 |
| ·理论概述 | 第50-51页 |
| ·实证分析 | 第51-52页 |
| ·就业效应 | 第52-53页 |
| ·理论概述 | 第52页 |
| ·实证分析 | 第52-53页 |
| ·产业结构效应 | 第53-54页 |
| ·理论概述 | 第53页 |
| ·实证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6章 从行业层面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55-59页 |
| ·数据的说明 | 第55-56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 ·模型类型选择 | 第56-57页 |
| ·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7章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的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9-62页 |
| ·基本结论 | 第59-60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发展迅速,但不均衡 | 第59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器 | 第59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的技术效应显著 | 第59页 |
| ·生产性服务业具体行业利用FDI对GDP的贡献不同 | 第59-60页 |
| ·政策建议 | 第60-62页 |
| ·合理引导外资流向,充分发挥外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 第60页 |
|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 | 第60页 |
| ·优化区域结构,实现均衡发展 | 第60-61页 |
|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