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教育学史、教育思想史论文

董渭川教育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导论第11-21页
 (一) 选题价值与意义第11-12页
  1、 理论意义第11页
  2、 学术价值第11页
  3、 现实作用第11-12页
 (二) 学术史综述第12-18页
  1、 史料发掘第12-13页
  2、 研究综述第13-15页
  3、 董渭川研究第15-18页
 (三) 学术要点第18-19页
  1、 重点第18-19页
  2、 难点第19页
  3、 创新点第19页
 (四) 相关界定第19-21页
  1、 时间界定第19页
  2、 概念界定第19-21页
一、 家世与教育实践第21-33页
 (一) 家庭教育的启蒙第21-22页
 (二) 求学时期历经磨练第22-25页
 (三) 中学校长和教育督学第25-26页
 (四) 主持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第26-29页
 (五) 硝烟弥漫中上下求索第29-31页
 (六)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教育而奋斗第31-33页
二、 教育思想渊源第33-44页
 (一) 邹县人文环境的熏陶第33-34页
 (二) 近代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第34-36页
 (三) 西方教育理论的借鉴第36-39页
 (四) 师友影响第39-44页
  1、 董渭川与孔令灿第39-40页
  2、 董渭川与黎锦熙第40-41页
  3、 董渭川与屈凌汉第41页
  4、 董渭川与何思源第41-42页
  5、 董渭川与雷沛鸿第42-44页
三、 社会教育思想第44-69页
 (一) 董渭川对于社会教育的认知第44-45页
 (二) 社会教育思想第45-69页
  1、 民众教育思想第45-50页
  2、 扫除文盲思想第50-55页
  3、 乡村教育思想第55-60页
  4、 国民教育思想第60-69页
四、 中学教育改革思想第69-80页
 (一) 董渭川对于中学教育的认知第69-71页
 (二) 中学教育改革思想内容第71-78页
  1、 教育目标的改造第71-72页
  2、 教育内容的改造第72-75页
  3、 教学师资的改造第75-77页
  4、 学制改革第77-78页
 (三) 小结第78-80页
五、 师范教育思想第80-97页
 (一) 民国时期第80-86页
  1、 师范教育要为民众教育培养师资第80-82页
  2、 新县制下的师资培养要坚持一体化第82-85页
  3、 小结第85-86页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第86-97页
  1、 教师的教育改造思想第86-90页
  2、 师范大学的发展方向是面向中学第90-91页
  3、 师范生教育实习思想第91-96页
  4、 小结第96-97页
六、 其他教育思想第97-111页
 (一) 对传统教育的认知第97-99页
 (二) 就业思想第99-105页
  1、 实施计划教育,解决就业问题第99-102页
  2、 多渠道、统筹兼顾的解决就业问题第102-105页
 (三) 考试思想第105-108页
  1、 考试的弊端第106页
  2、 改革考试的要求第106-108页
 (四) 家庭教育思想第108-111页
  1、 改造传统的家庭教育第108-109页
  2、 创立新型的家庭教育第109-111页
七、 结语第111-118页
 (一) 董渭川教育思想的特点第111-114页
  1、 爱国第111-112页
  2、 与时代同行第112-113页
  3、 注重与政治、经济等相结合第113页
  4、 重视教育的全面发展第113-114页
 (二) 历史地位第114-116页
 (三) 现代启示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7页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127-128页
后记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周秦汉时期女性地位的嬗变
下一篇:近代美国公理会在山东活动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