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设计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价值 | 第12页 |
第2章 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其主要理论依据 | 第12-22页 |
·国内外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与研究状况 | 第12-20页 |
·国内外工伤保险制度的演进 | 第12-15页 |
·国内外工伤保险制度研究评述 | 第15-20页 |
·老工伤保险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公平理论 | 第20页 |
·国家/政府干预理论 | 第20-21页 |
·福利经济学和补偿理论 | 第21页 |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老工伤人员的概念及群体特征 | 第22-25页 |
·老工伤人员的界定 | 第22-23页 |
·老工伤人员问题的由来 | 第23页 |
·老工伤人员的群体特征 | 第23-24页 |
·解决老工伤问题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解决老工伤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 第24页 |
·解决老工伤问题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要求 | 第24页 |
·解决老工伤问题是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步骤 | 第24-25页 |
第4章 老工伤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的过程 | 第25-28页 |
·老工伤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的概念 | 第25页 |
·老工伤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单位责任阶段(1951 年至 1996 年) | 第25-26页 |
·单位责任向社会保险统筹转轨阶段(1996 年至 2010 年) | 第26页 |
·全面落实纳入社会保险统筹阶段(2010 年至今) | 第26-27页 |
·国外工伤保险模式对解决我国老工伤问题的借鉴意义 | 第27-28页 |
第5章 山东省“老工伤”的工伤保险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 第28-33页 |
·山东省“老工伤”总体情况 | 第28-29页 |
·山东省“老工伤”享受工伤保险现状 | 第29-30页 |
·《通知》下达前山东省老工伤享受工伤保险情况 | 第29页 |
·《通知》下达后山东省老工伤纳入统筹情况 | 第29-30页 |
·山东省“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老工伤人员调查统计难 | 第30-31页 |
·老工伤人员鉴别、鉴定难 | 第31页 |
·新老工伤待遇差别大 | 第31-32页 |
·部分老工业城市和老企业、高风险企业负担沉重 | 第32页 |
·基金筹集困难 | 第32-33页 |
第6章 山东省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的具体办法分析 | 第33-44页 |
·计划工作 | 第33-36页 |
·重视工作进度,确定工作目的 | 第33-34页 |
·明确政策对象,界定老工伤人员纳入范围 | 第34页 |
·重视政策衔接,明确老工伤人员待遇 | 第34-35页 |
·避免纳入工作全覆盖,明确政策是敞口的 | 第35-36页 |
·组织工作 | 第36-39页 |
·重视资金筹集工作,明确工伤保险基金来源 | 第36-37页 |
·明确待遇兑现标准,确保老工伤人员待遇的落实 | 第37页 |
·优化组织工作,明确各级政府责任 | 第37-39页 |
·指挥工作 | 第39-40页 |
·强化政策指导,做好落实工作 | 第39页 |
·加快推进企业参保,突出国有集体企业参保 | 第39页 |
·加强工伤保险费征收、支付、管理工作,确保保障到位 | 第39-40页 |
·继续做好统筹层次提高工作,确保可持续保障 | 第40页 |
·协调工作 | 第40-42页 |
·区别各地不同情况,发挥工伤保险基金调剂作用 | 第40页 |
·区别企业参保不同情况,落实企业分担资金 | 第40-41页 |
·区别各级政府责任,落实地方财政补助资金 | 第41-42页 |
·控制工作 | 第42-44页 |
·强化落实责任,加快工作进度 | 第42页 |
·加大资金筹集力度,确保资金需要 | 第42-43页 |
·强化管理服务,做好纳入后各项工作 | 第43-44页 |
第7章 进一步完善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4-55页 |
·构建健康公平的社会保障环境 | 第44-45页 |
·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 第44页 |
·积累充足的物质基础和组织准备 | 第44-45页 |
·强化全社会的责任意识 | 第45页 |
·提高立法层次,完善法规政策 | 第45-47页 |
·构建工伤保险法律体系 | 第45-46页 |
·严格工伤保险制度的执法工作 | 第46页 |
·加强工伤保险制度的宣传与教育 | 第46-47页 |
·建立健全老工伤纳入的长效机制 | 第47-51页 |
·夯实工伤保险的资金基础,确保工伤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营 | 第47-49页 |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全面掌握和有效管理老工伤人员 | 第49-50页 |
·明确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的原则,确保政策可持续 | 第50页 |
·健全完善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 | 第50-51页 |
·加大工伤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力度,防止形成新的“老工伤” | 第51-53页 |
·加大工伤保险扩面力度,惠及更多劳动者 | 第51-52页 |
·加大保险基金征缴力度,确保工伤保险基金稳健运营 | 第52页 |
·扩面和征缴过程应考虑“捆绑式参保”的影响 | 第52-53页 |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妥善处理新老工伤待遇差距问题 | 第53-54页 |
·抓住新老工伤待遇差别的根源,确保政策针对性 | 第53页 |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待遇差别问题 | 第53-54页 |
·不断完善业务经办流程,确保管理服务到位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注释 | 第56-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