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相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西方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2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的思想源泉 | 第16-22页 |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6-17页 |
·时局动荡混乱,民族存亡危在旦夕 | 第16页 |
·国人觉醒,救亡图存运动此起彼伏 | 第16-17页 |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 | 第17-19页 |
·对儒家“仁、义、恕”思想的灵活运用 | 第18页 |
·对儒家“通六艺、重礼乐”思想的发展 | 第18-19页 |
·儒家君子品格体现在蔡元培的品性中 | 第19页 |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是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吸收 | 第19-22页 |
·提倡法国“自由、平等、亲爱”的观念 | 第20页 |
·倡导以美育促德育 | 第20-21页 |
·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21-22页 |
3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剖析 | 第22-34页 |
·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 第22-24页 |
·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基础核心地位 | 第22-23页 |
·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家庭、职业、社会道德教育的中心 | 第23页 |
·注重公德与私德的协调发展 | 第23-24页 |
·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 | 第24-26页 |
·根本目标:“育国家之良民”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第25页 |
·培养目标:“养成健全人格”,促进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 第25-26页 |
·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 | 第26-30页 |
·自由 | 第27-28页 |
·平等 | 第28页 |
·博爱(亲爱) | 第28-30页 |
·公民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 | 第30-34页 |
·要重视“修己,自省,自制” | 第30-31页 |
·通过劳动实践来砥砺德行 | 第31-32页 |
·采用音乐、美术教育陶冶人的道德品格 | 第32-34页 |
4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评价 | 第34-39页 |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进步性 | 第34-36页 |
·重视公民道德教育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 第35-36页 |
·公民道德教育思想“融汇中西” | 第36页 |
·蔡元培公民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 第36-39页 |
·蔡元培公民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局限性的表现 | 第37页 |
·蔡元培公民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局限性的原因 | 第37-39页 |
5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意义 | 第39-46页 |
·始终坚持公民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 | 第39-40页 |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公民道德教育 | 第40-41页 |
·爱国主义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主线 | 第41-42页 |
·法治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 第42-43页 |
·注重美育,强调德智体美相辅相成的功用 | 第43-44页 |
·注重实践环节,拓宽公民道德教育新途径 | 第44-45页 |
·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完善道德教育体系 | 第45-46页 |
6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