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外关于 VIE 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关于 VIE 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我国互联网企业风险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30页 |
| ·VIE 模式介绍 | 第19-26页 |
| ·VIE 模式的涵义 | 第19-21页 |
| ·VIE 模式产生的原因 | 第21-23页 |
| ·VIE 模式中各类协议分析——以盛大为例 | 第23-24页 |
| ·VIE 模式实施流程分析——以唯品会为例 | 第24-26页 |
| ·企业风险管理介绍 | 第26-30页 |
| ·风险的定义 | 第26-27页 |
| ·风险的分类 | 第27-28页 |
| ·企业风险管理 | 第28-30页 |
| 第3章 基于 VIE 模式海外上市互联网企业风险识别和评价 | 第30-47页 |
| ·风险识别和分析 | 第30-35页 |
| ·市场风险 | 第31-32页 |
| ·运营风险 | 第32-33页 |
| ·法律风险 | 第33-34页 |
| ·财务风险 | 第34-35页 |
|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8页 |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5页 |
|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6页 |
| ·风险指标评价标准 | 第36-38页 |
| ·指标权重的确立 | 第38-44页 |
| ·构造基于 VIE 模式海外上市互联网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 | 第38-39页 |
| ·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 第39-41页 |
| ·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41-43页 |
| ·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4-47页 |
| ·建立模糊集 | 第44-45页 |
| ·确定评价矩阵 | 第45页 |
| ·计算模糊矩阵 | 第45-46页 |
| ·确定评价结果 | 第46-47页 |
| 第4章 案例分析 | 第47-57页 |
| ·企业概况 | 第47-48页 |
| ·企业风险分析 | 第48-52页 |
| ·市场风险分析 | 第48-49页 |
| ·运营风险分析 | 第49-51页 |
| ·法律风险分析 | 第51页 |
| ·财务风险分析 | 第51-52页 |
| ·企业风险评价 | 第52-57页 |
| ·确定评语集的等级 | 第53页 |
| ·专家打分 | 第53页 |
| ·确定评价矩阵 | 第53-54页 |
| ·模糊矩阵运算 | 第54-55页 |
| ·确定评价结果 | 第55-57页 |
| 第5章 基于 VIE 模式海外上市互联网企业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57-60页 |
| ·市场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57-58页 |
| ·运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58页 |
| ·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58-59页 |
| ·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附录Ⅰ“基于 VIE 模式海外上市互联网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与赋权专家问卷调查表 | 第61-63页 |
| 附录Ⅱ 基于 VIE 模式海外上市互联网企业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第63-65页 |
| 附录Ⅲ 唯品会的风险指标因素风险评语集的调查问卷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