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2页 |
·遥感蒸散发模型基本原理 | 第10-12页 |
·主要遥感蒸散发模型回顾 | 第12-19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2页 |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遥感蒸散发模型的参照干湿限 | 第24-42页 |
·参照干湿限的提出及基本假设 | 第24-29页 |
·空间歧义性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 第24-27页 |
·参照干湿限的定义及基本假设 | 第27-29页 |
·参照干湿限的参数化方法 | 第29-35页 |
·近地层能量平衡原理 | 第29-33页 |
·参照干湿限的地表温度的推演 | 第33-35页 |
·参照干湿限参数化的验证 | 第35-41页 |
·控制方程及初始边界条件 | 第35-36页 |
·土壤热特性参数 | 第36-37页 |
·数值方程求解 | 第37-38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参照干湿限对遥感蒸散发模型特征空间纠正 | 第42-59页 |
·Ts/VI 特征空间法模型介绍 | 第42-45页 |
·特征空间法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42-44页 |
·Ts/VI 特征空间纠正的主要思路 | 第44-45页 |
·基于 Ts/VI 特征空间利用不同插值方法估算蒸散发 | 第45-48页 |
·蒸散比与地表温度的线性插值法 | 第45-46页 |
·显热通量与地表温度的线性插值法 | 第46-48页 |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48-51页 |
·研究区域介绍及数据来源 | 第48-49页 |
·能量不闭合的处理 | 第49-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Rn与 G 的反演精度评价 | 第51-53页 |
·两种插值计算方法的结果对比 | 第53-56页 |
·与其它研究成果的对比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基于参照干湿限的遥感蒸散发模型 REDRAW | 第59-79页 |
·SEBAL 模型介绍 | 第59-62页 |
·主要假设 | 第59-61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1-62页 |
·REDRAW 模型结构 | 第62-66页 |
·基本假设 | 第62-64页 |
·REDRAW 与 SEBAL 的对比 | 第64-6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6-78页 |
·通榆站通量结果与分析 | 第66-68页 |
·Cabauw 站通量结果与分析 | 第68-70页 |
·参照干湿限温度分析 | 第70-74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74-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参照干湿限方法的地表温度空间降尺度研究 | 第79-93页 |
·常用地表温度空间降尺度方法 | 第79-84页 |
·地表温度空间降尺度的意义 | 第79-81页 |
·常用空间降尺度方法及主要问题 | 第81-84页 |
·基于参照干湿限的梯形法 | 第84-85页 |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85-87页 |
·研究区域及气象数据输入 | 第85-86页 |
·遥感影像处理 | 第86-8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7-92页 |
·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关系分析 | 第87-90页 |
·降尺度结果的对比验证 | 第90-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第6章 遥感蒸散发模型在黄河河龙间的应用对比研究 | 第93-110页 |
·研究区域及研究目的 | 第93-95页 |
·河龙间概况 | 第93-94页 |
·研究目的 | 第94-95页 |
·主要原理 | 第95-96页 |
·时间尺度拓展 | 第95页 |
·耗水平衡分析原理 | 第95-96页 |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96-99页 |
·水文气象数据 | 第96-97页 |
·MODIS 数据 | 第97-98页 |
·GLDAS 产品 | 第98-99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9-109页 |
·各类结果对比分析 | 第99-103页 |
·参照干湿限边界合理性分析 | 第103-104页 |
·对降雨事件的响应分析 | 第104-106页 |
·地表利用类型类型及 ET 时空分布分析 | 第106-109页 |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5页 |
·主要成果 | 第110-11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12-113页 |
·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的工作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附录 A 参照裸土干限、参照植被干限地表温度显式推导 | 第129-133页 |
附录 B 参照裸土湿限、参照植被湿限地表温度显式推导 | 第133-13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