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缩略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1页 |
·细菌耐药的现状 | 第15-16页 |
·细菌常见的耐药机制 | 第16-18页 |
·细菌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 第16页 |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 第16-17页 |
·细菌主动药物外排机制 | 第17页 |
·细菌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 第17-18页 |
·细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 第18页 |
·细菌耐药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 第18-19页 |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 | 第19-26页 |
·整合子定义及简介 | 第20页 |
·整合子的典型结构 | 第20-22页 |
·整合子的分类 | 第22-23页 |
·基因盒的结构、种类及起源 | 第23-25页 |
·基因盒的结构 | 第23-24页 |
·基因盒的种类 | 第24页 |
·基因盒的来源 | 第24-25页 |
·整合子对基因盒捕获、剪切及表达 | 第25-26页 |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 | 第26-29页 |
·β-内酰胺酶的种类其性质 | 第26-28页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 第27页 |
·头孢菌素酶(AmpC酶) | 第27页 |
·金属β-内酰胺酶(MBL) | 第27-28页 |
·碳青霉烯酶(carbapenemases) | 第28页 |
·PBP及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 第28-29页 |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 第29页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 第29页 |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耐药菌株的筛选及其药敏实验 | 第31-41页 |
·引言 | 第3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1-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4页 |
·样品采集 | 第31-32页 |
·培养基(Medium) | 第32-33页 |
·筛选耐药细菌所用抗生素的配制及保存方法 | 第33页 |
·实验主要试剂及对照菌种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取样及耐药细菌的筛选 | 第34-35页 |
·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 第35-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七批样品水样耐药菌株的筛选 | 第37-38页 |
·各批次样品水样耐药菌株的筛选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247株耐药菌株1、2、3型整合子的检测及分析 | 第41-52页 |
·引言 | 第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1-43页 |
·实验样品 | 第41-42页 |
·实验溶液 | 第42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CTAB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 | 第43-44页 |
·PCR扩增检测1型,2型及3型整合酶 | 第44-45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5-46页 |
·含1型整合子细菌与不含1型整合子细菌抗性谱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 第4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及其质量检测 | 第46-48页 |
·PCR检测耐药细菌中所携带的整合子类型 | 第48-49页 |
·含1型整合子细菌与不含1型整合子抗性谱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建立基因盒阵列EcoRⅡ酶切图谱库 | 第52-65页 |
·引言 | 第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实验菌株及质粒 | 第52页 |
·实验试剂 | 第52-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9页 |
·PCR扩增1型整合子可变区所含基因盒阵列 | 第53-54页 |
·PCR检测位于基因盒阵列之外的耐药基因 | 第54-55页 |
·DNA片段的切胶回收、纯化及连接 | 第55页 |
·氯化钙改良法制备高效感受态细胞 | 第55-56页 |
·用于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6页 |
·常规热激转化实验 | 第56-57页 |
·电转化实验 | 第57页 |
·碱法小提质粒 | 第57-58页 |
·重组质粒的筛选、鉴定及测序 | 第58-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3页 |
·1 型整合子可变区所含基因盒阵列的检测 | 第59-61页 |
·建立基因盒阵列EcoRⅡ酶切图谱库 | 第61-63页 |
·寻找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盒阵列 | 第61页 |
·利用EcoRⅡ酶切图谱库检测细菌整合子中基因盒阵列的方法简介 | 第61-63页 |
·EcoRⅡ酶切建库分析基因盒阵列的意义及应用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1型整合子细菌中基因盒阵列多样性检测及分析 | 第65-71页 |
·引言 | 第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实验材料 | 第65页 |
·实验菌株及质粒 | 第65页 |
·实验试剂 | 第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1型整合子可变区所含基因盒阵列的检测 | 第66-68页 |
·同一菌株含有多种基因盒阵列 | 第68页 |
·新型基因盒阵列的筛选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2型整合子细菌中基因盒阵列多样性检测及分析 | 第71-83页 |
·引言 | 第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4页 |
·实验材料 | 第71页 |
·实验菌株 | 第71页 |
·实验试剂 | 第71页 |
·实验方法 | 第71-74页 |
·2型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检测及其测序 | 第71-72页 |
·2型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分析及其它整合子外耐药基因的检测 | 第72页 |
·接合转移实验进行2型整合子定位 | 第72-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77页 |
·2型整合子菌株中所含的基因盒阵列 | 第74页 |
·三种位于Tn7转座子家族中新型2型基因盒阵列的分析 | 第74-76页 |
·1型整合子及位于整合子外耐药基因的检测 | 第76页 |
·运用EcoRⅡ建立2型基因盒阵列酶切图谱库 | 第76-77页 |
·接合转移实验定位2型整合子 | 第77页 |
·32株2型整合酶阳性的菌株抗性谱实验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83页 |
第七章 含有新型基因盒阵列1型整合子细菌的研究 | 第83-90页 |
·引言 | 第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3-84页 |
·实验材料 | 第83页 |
·实验菌株 | 第83页 |
·实验试剂 | 第83页 |
·实验方法 | 第83-84页 |
·七株含新型基因盒阵列菌株菌种的鉴定 | 第83页 |
·七株含新型基因盒阵列菌株的接合转移实验及质粒转化实验 | 第83-84页 |
·接合子的药敏实验 | 第84页 |
·整合子外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 第8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4-89页 |
·七株含新型基因盒阵列菌株菌种的鉴定 | 第84-85页 |
·七株新型基因盒阵列的分析 | 第85-86页 |
·新型基因盒lin的比对分析 | 第86页 |
·七株含新型基因盒阵列菌株整合子外耐药基因的检测 | 第86-87页 |
·七株含新型基因盒阵列菌株的接合转移及转化实验 | 第87-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100页 |
附件 | 第100-12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