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4页 |
1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2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3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4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对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缺陷及原因的研究 | 第11页 |
·对现行征地补偿程序的研究 | 第11-12页 |
·对征地农民的权益分配与保障的研究 | 第12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 | 第12-13页 |
·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社会矛盾概述及相关理论 | 第14-22页 |
1 土地征收补偿相关概念及特征 | 第14-17页 |
·土地征收的概念 | 第14页 |
·土地征收补偿的概念 | 第14-15页 |
·土地征收的特征 | 第15-17页 |
2 国外土地征用的特征 | 第17-18页 |
·征收土地的主体只能是国家 | 第17-18页 |
·国家只能为公共目的征收土地 | 第18页 |
·土地补偿是双方协调的结果 | 第18页 |
·征地拆迁中的矛盾处理方式温和 | 第18页 |
3 征地拆迁过程中矛盾冲突的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利益的概念 | 第18-19页 |
·冲突的概念 | 第19-20页 |
·冲突理论是矛盾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20页 |
·博弈论是矛盾解决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冷水滩区征地补偿现状及引发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 | 第22-30页 |
1 冷水滩区概况 | 第22页 |
2 冷水滩区征地拆迁管理机制现状 | 第22-23页 |
3 冷水滩区近5年来征地拆迁情况 | 第23页 |
4 冷水滩区征地拆迁补偿制度和补偿标准 | 第23-25页 |
5 冷水滩区征地拆迁补偿操作流程 | 第25-27页 |
6 引发社会矛盾的种类 | 第27-28页 |
·政府与农村组织之间(包括与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 | 第27页 |
·政府与被征地拆迁户个人之间的矛盾 | 第27页 |
·被征地拆迁户个人与村集体之间的矛盾 | 第27-28页 |
·用地单位与被拆迁的村集体、城乡群众之间的矛盾 | 第28页 |
·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 | 第28页 |
7 冷水滩区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矛盾的表现形式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土地征收过程中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30-37页 |
1 政府过于强势 | 第30页 |
2 保障措施不配套,安置方式单一 | 第30-31页 |
3 补偿标准过低,各地补偿标准不一致 | 第31页 |
4 征地程序不到位 | 第31-32页 |
5 征地范围过大,没有严格限定在公共利益之内 | 第32-33页 |
6 部分群众心态失衡 | 第33页 |
7 征收的土地没有及时利用并长期闲置 | 第33-34页 |
8 征地拆迁方法简单 | 第34页 |
9 征地拆迁利益分配不当 | 第34-35页 |
10 征地拆迁过程中的承诺未兑现 | 第35-37页 |
第五章 部分发达国家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及经验借鉴 | 第37-41页 |
1 部分发达国家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简介 | 第37-39页 |
·美国 | 第37页 |
·英国 | 第37-38页 |
·德国 | 第38页 |
·加拿大 | 第38页 |
·日本 | 第38-39页 |
2 部分发达国家土地征用补偿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 第39-41页 |
·征地程序 | 第39页 |
·征地补偿办法 | 第39-40页 |
·征地补偿方式 | 第40页 |
·土地纠纷仲裁机构 | 第40-41页 |
第六章 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社会矛盾的对策 | 第41-49页 |
1 完善征地拆迁的政策 | 第41页 |
2 严格界定“公益利益”,防止土地征收权滥用 | 第41-42页 |
3 保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 | 第42-43页 |
4 多途径安置好被征地农民 | 第43-44页 |
5 改革现行的听证程序 | 第44-45页 |
6 优化现行征地公告制度 | 第45-46页 |
7 增设征地补偿安置协商程序 | 第46页 |
8 加强征地项目的资金审计 | 第46-47页 |
9 建立司法裁决机制 | 第47页 |
10 改变征地拆迁思路,改征收为征购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