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致谢第11-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0页
   ·研究动机和背景第15-17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研究动机第16-17页
   ·研究意义第17-18页
     ·理论意义第17-18页
     ·实践意义第18页
   ·保障性住房理解和表现形式第18-23页
     ·西方发达国家对保障性住房理解及表现形式第19-20页
     ·亚洲先进国家对保障性住房理解及表现形式第20-21页
     ·我国保障性住房理解和表现形式第21-23页
   ·保障对象的界定第23-25页
     ·基尼指数与住房问题第23页
     ·房价收入比与住房可支付问题第23-24页
     ·中低收入人群的界定第24-25页
   ·保障性住房概念界定第25页
     ·保障性住房缘由住房问题第25页
     ·保障性住房政府的主导性第25页
     ·保障性住房目标的层次性第25页
   ·研究框架第25-30页
     ·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第25-26页
     ·拟解决问题与研究思路第26-27页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第27-28页
     ·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二章 国内外保障性住房综述第30-58页
   ·发达国家保障性住房综述第30-33页
     ·西方发达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历程第30-32页
     ·亚洲先进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历程第32-33页
   ·保障性住房理论研究与政策制定综述第33-41页
     ·多学科关于保障性住房的研究第33-37页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研究第37-38页
     ·城市规划技术手段与保障性住房第38-41页
   ·国内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政策综述第41-48页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演变第41-43页
     ·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变迁第43-47页
     ·我国保障性建设现状不足之处第47-48页
   ·先进的个案——新加坡综诉第48-57页
     ·建设历程与政策调整第49-51页
     ·新加坡的住房体系第51-53页
     ·补贴制度和准入制度第53-54页
     ·城市规划工具的作用第54-55页
     ·公共住房分配体系的演变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研究第58-88页
   ·合肥市城市综合分析和发展展望第58-59页
     ·合肥市城市简介第58页
     ·合肥市城市发展趋势第58-59页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历史沿革第59-64页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历程第59-63页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和展望第63-64页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政策与运营制度第64-70页
     ·保障体系与保障对象第64-65页
     ·准入条件第65-66页
     ·保障形式第66-67页
     ·保障标准第67-68页
     ·退出机制第68-69页
     ·资金来源第69-70页
     ·建设标准第70页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规划技术手段第70-79页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第70-74页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与基准地价第74-76页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与公共设施第76-78页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与公共交通第78-79页
   ·保障对象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第79-87页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79-81页
     ·调查对象的需求情况第81-83页
     ·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运营情况第83-84页
     ·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情况第84-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四章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探索第88-114页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需求和供应体系第88-97页
     ·保障性住房需求总量分析第88-92页
     ·保障对象与供应体系优化第92-97页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探索第97-106页
     ·宏观层面——选址布局与开发模式优化第97-101页
     ·中观层面——公共设施与公交配套优先第101-104页
     ·微观层面——避免居住隔离和提供公共空间第104-106页
   ·合肥市保障性住房运营制度的优化第106-113页
     ·主管机构与开发建设模式更新第106-108页
     ·准入退出机制和信息化的完善第108-110页
     ·申请和分配模式的优化第110-111页
     ·保障性住房二次分配市场的建立第111-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五章 结语第114-116页
   ·主要结论第114-115页
   ·局限和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9页
附录1、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的问卷调查第119-12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2-124页
附录2第124-126页
附录3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体验式旅游为导向的景区规划方法研究
下一篇:两类消化道重建方法对胆囊收缩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