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综述 | 第12-15页 |
·互联网技术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 第12-13页 |
·互联网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 第13页 |
·互联网技术的新发展 | 第13页 |
·互联网与“三农问题”的辩证关系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分析 | 第15-21页 |
·农村互联网发展历程 | 第15页 |
·农村互联网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农村互联网发展特点 | 第17-18页 |
·农村网民增速迅猛、由点及面 | 第17页 |
·技术应用由单一到多元 | 第17页 |
·主体实现市场主导、多方参与 | 第17-18页 |
·解决“三农问题”作用日益明显 | 第18页 |
·农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 第18-20页 |
·农村移动互联网网民总体规模 | 第18页 |
·农村移动互联网设备现状及特点 | 第18-19页 |
·农村手机上网用户分析 | 第19-20页 |
·农村电子商务现状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互联网在农村发展的困难原因和机遇分析 | 第21-26页 |
·当前“三农”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缓慢 | 第21页 |
·农村改革低位徘徊,债务沉重 | 第21页 |
·农民增收致富遇到瓶颈 | 第21-22页 |
·互联网在农村发展的困难原因 | 第22-24页 |
·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较难 | 第23页 |
·有关各方思想观念认识不到位 | 第23页 |
·农民支付上网费用压力较大 | 第23-24页 |
·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原因困难分析 | 第24-25页 |
·市场交易主体缺失 | 第24页 |
·基础硬件设施相对薄弱 | 第24页 |
·电子商务自身条件欠缺 | 第24页 |
·物流、支付配套体系欠缺 | 第24-25页 |
·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机遇 | 第25-26页 |
·工业化带来农村互联网发展机遇 | 第25页 |
·城镇化带来农村互联网发展机遇 | 第25页 |
·农业现代化带来农村互联网发展机遇 | 第25页 |
·新技术迎来农村互联网发展机遇 | 第25-26页 |
第四章 互联网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和原因 | 第26-36页 |
·互联网对提升农民素质的作用 | 第26-27页 |
·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 第26-27页 |
·改变农民传统观念 | 第27页 |
·加速农民增收致富 | 第27页 |
·培养农民参政议政意识 | 第27页 |
·互联网对发展农业生产的作用 | 第27-31页 |
·互联网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 第28页 |
·互联网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 | 第28-29页 |
·互联网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 第29-30页 |
·互联网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 第30页 |
·互联网有利于促进外向型发展 | 第30-31页 |
·互联网有利于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 | 第31页 |
·互联网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 第31-33页 |
·农村互联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 | 第32页 |
·发挥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互联网作用 | 第32-33页 |
·互联网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夯实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 | 第34页 |
·加快了农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化融合 | 第34页 |
·推进了互联网技术武装现代农业步伐 | 第34-35页 |
·坚持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政策 | 第35-36页 |
第五章 互联网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以安徽为例 | 第36-42页 |
·安徽省推广农村互联网的对策研究 | 第37-39页 |
·推广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37页 |
·不断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 | 第37-38页 |
·打造提升农村综合信息网站集群 | 第38页 |
·实现综合为民信息服务组织体系 | 第38-39页 |
·如何发展互联网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对策 | 第39-41页 |
·加快建设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 | 第39页 |
·进行互联网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 第39页 |
·加强手机上网平台建设 | 第39-40页 |
·推行 IT “希望工程”以提升农民素质 | 第40页 |
·其他对策建议 | 第40-41页 |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 第41-42页 |
·政府积极引导 | 第41页 |
·市场主体主导 | 第41页 |
·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 | 第41页 |
·物流配送体系完备 | 第41页 |
·诚信、支付体系建设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