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1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1页 |
2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是高等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迫切要求 | 第11-12页 |
3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是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 | 第12页 |
4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21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反思与借鉴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9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9页 |
·实施方案 | 第19-21页 |
·搜集文献资料 | 第19-20页 |
·开展问卷调查 | 第20页 |
·比较借鉴 | 第20页 |
·开展研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解析与理论依据 | 第21-29页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解析 | 第21-24页 |
·道德 | 第21-22页 |
·职业道德 | 第22-23页 |
·职业道德教育 | 第23-24页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 第24页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24-29页 |
·运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探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与课程体系 | 第25页 |
·运用价值澄清理论,探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 第25-26页 |
·运用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体谅关心道德教育理论、榜样示范理论与社会行动道德教育理论,探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考察——以重庆高校为例 | 第29-37页 |
·调查研究情况总述 | 第29-30页 |
·调查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第29页 |
·调查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 第29-30页 |
·调查研究的对象 | 第30页 |
·调查研究的总体情况 | 第30页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7页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观念陈旧 | 第31-32页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内容落后 | 第32-33页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较呆板 | 第33-34页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单一,效果差强人意 | 第34-35页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构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 第37-48页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 | 第37-40页 |
·基础性目标 | 第37-38页 |
·素质性目标 | 第38页 |
·个体性目标 | 第38-40页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40-44页 |
·以爱岗敬业为基础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情感教育 | 第40-41页 |
·以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为核心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操守教育 | 第41-42页 |
·以奉献社会、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精神教育 | 第42页 |
·以遵纪守法为规范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纪律教育 | 第42-43页 |
·以团结互助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理念教育 | 第43页 |
·以崇尚科学为指引的大学生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 | 第43-44页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 第44-48页 |
·主题教育法 | 第44-45页 |
·感染熏陶法 | 第45-46页 |
·预防教育法 | 第46-47页 |
·情感教育法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 第48-61页 |
·更新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意识 | 第48-50页 |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 第48-49页 |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 | 第49页 |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 | 第49-50页 |
·构建合理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 第50-53页 |
·在显性课程中,穿插涉及职业道德的案例 | 第50-51页 |
·在就业指导中,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 第51-52页 |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 | 第52-53页 |
·勇于实践,探索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 第53-55页 |
·理论教育 | 第53页 |
·社团活动 | 第53-54页 |
·自我教育 | 第54-55页 |
·强化高校职业道德师资队伍的建设 | 第55-57页 |
·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道德素养 | 第55页 |
·努力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 | 第55-56页 |
·共建“双师型”职业道德教育者培训体系 | 第56-57页 |
·建立健全职业道德教育监控体系和评估程序 | 第57-61页 |
·统一职业道德教育各环节的质量标准 | 第57-58页 |
·采取多样化的职业道德教育监控方式 | 第58页 |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监控队伍建设 | 第58-59页 |
·建立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评估程序 | 第59-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