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一、问题的引入 | 第10-11页 |
二、经被害人承诺行为的历史发展 | 第11-14页 |
(一) 《唐律疏议》中的规定 | 第11-12页 |
(二) 近代以来的发展 | 第12页 |
(三) 被害人承诺的正当化依据及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 | 第12-14页 |
三、人身伤害案件中被害人承诺的成立要件 | 第14-21页 |
(一) 承诺人具有承诺能力 | 第14-16页 |
(二) 承诺人具有承诺权限 | 第16-17页 |
(三) 承诺的真实性、自愿性 | 第17页 |
(四) 承诺的内容明确、具体 | 第17页 |
(五) 承诺可以明示或默示方式作出,但必须为行为人所明知 | 第17-18页 |
(六) 承诺在侵害行为发生前或发生时作出 | 第18-20页 |
(七) 行为人实施行为的内容与承诺的内容一致 | 第20-21页 |
四、域外立法规定及理论争议 | 第21-29页 |
(一) 域外刑法关于经被害人承诺实施伤害行为的规定 | 第21-24页 |
(二) 理论争议 | 第24-29页 |
五、经被害人承诺的伤害行为在我国刑法中的具体适用规则 | 第29-42页 |
(一) 我国刑法关于故意伤害罪的相关规定 | 第29-30页 |
(二) 经承诺实施的伤害行为非罪化的限制性条件 | 第30-38页 |
(三) 善良风俗的具体适用 | 第38-40页 |
(四) 立法设想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