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两硬复杂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引言 | 第9-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 2 “两硬”条件下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技术研究 | 第13-27页 |
| ·“两硬”极近距离煤层定量判据 | 第13-16页 |
| ·“两硬”极近距煤层开采相互影响规律 | 第16-17页 |
| ·“两硬”极近距下部煤层开采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 第17-23页 |
| ·工作面开采围岩应力分布分析 | 第17-21页 |
| ·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实测规律 | 第21-22页 |
| ·极近距下部煤层回采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 第22-23页 |
| ·极近距下部煤层巷道布置 | 第23-25页 |
| ·近距离煤层开采的自燃防治技术 | 第25-26页 |
| ·主要结论 | 第26-27页 |
| 3 具有冲击倾向性5m厚煤层大采高综采技术研究 | 第27-43页 |
| ·工作面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 ·工作面地质条件 | 第27-28页 |
| ·工作面布置 | 第28页 |
| ·液压支架研制与设备配套 | 第28-29页 |
| ·矿山压力与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 第29-31页 |
| ·工作面来压规律 | 第29页 |
|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 | 第29-30页 |
| ·作面煤壁片帮 | 第30页 |
| ·顶板运移和巷道变形规律 | 第30-31页 |
| ·采高对顶板活动的影响 | 第31页 |
| ·冲击倾向性判别指标 | 第31-33页 |
| ·顶板控制与冲击地压防治 | 第33-36页 |
| ·坚硬顶板控制 | 第33-34页 |
| ·冲击地压钻孔卸压防治 | 第34-36页 |
| ·工作面生产系统有效度研究 | 第36-41页 |
| ·主要结论 | 第41-43页 |
| 4 两硬条件薄煤层开采技术 | 第43-64页 |
| ·试验工作面概况 | 第43-44页 |
| ·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分析 | 第44-45页 |
| ·两硬条件下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 | 第45-55页 |
| ·坚硬厚层顶板面接触结构矿压理论 | 第45-52页 |
| ·薄煤层综采矿压理论计算 | 第52-53页 |
| ·薄煤层综采矿压观测 | 第53-55页 |
|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瓦斯移动规律及防治 | 第55-62页 |
| ·大同两硬煤层瓦斯储运特点 | 第55-57页 |
| ·大同两硬煤层瓦斯涌出特点 | 第57-60页 |
| ·采空区瓦斯气体运移规律 | 第60-62页 |
| ·主要结论 | 第62-64页 |
| 5 残留煤柱和边角煤短壁综采技术研究 | 第64-70页 |
| ·试验工作面概况 | 第64页 |
| ·短壁综采电牵引采煤机及短壁总体配套选型 | 第64-66页 |
| ·短壁采煤机选定 | 第64-66页 |
| ·短壁综采设备总体配套选型 | 第66页 |
| ·短壁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及顶板控制 | 第66-68页 |
| ·矿压显现规律 | 第66-67页 |
| ·坚硬顶板控制 | 第67-68页 |
| ·短壁综采技术特点 | 第68-69页 |
|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作者简历 | 第74-7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