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确定位的矿井铁路运输信集闭主站的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 ·矿井铁路运输信集闭系统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 ·关键技术发展概述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 2 信集闭监控系统功能、组成及基本要求 | 第15-23页 |
| ·信集闭系统的功能要求 | 第15-17页 |
| ·信集闭系统的监测功能 | 第15-16页 |
| ·信集闭系统的控制功能 | 第16-17页 |
| ·信集闭系统的组成 | 第17-21页 |
| ·信集闭系统的三要素 | 第17页 |
| ·信集闭标准配置 | 第17-21页 |
| ·区间闭塞 | 第21页 |
| ·进路联锁 | 第21页 |
| ·信集闭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21-23页 |
| 3. 义马千秋矿信集闭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第23-29页 |
| ·义马千秋矿一水平铁路运输系统概述 | 第23页 |
| ·系统方案比较与确定 | 第23-27页 |
| ·系统方案比较 | 第23-25页 |
| ·系统设计方案的确定 | 第25-27页 |
| ·主要设备 | 第27-29页 |
| ·主控机 | 第27-28页 |
| ·PLC选型及模块配置 | 第28页 |
|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 第28-29页 |
| 4 义马千秋矿分站设计 | 第29-36页 |
| ·信号显示类型及行车组织规则 | 第29页 |
| ·义马千秋矿一水平系统图 | 第29-30页 |
| ·西站站场布置 | 第30-33页 |
| ·东站站场布置 | 第33-36页 |
| 5 电机车精确定位系统 | 第36-43页 |
| ·精确定位系统的功能 | 第36-37页 |
| ·精确定位系统结构 | 第37-43页 |
| ·语音通讯 | 第39-41页 |
| ·节点机设计 | 第41-43页 |
| 6 系统主站设计 | 第43-61页 |
| ·主站的功能要求 | 第43页 |
| ·主站的结构 | 第43-45页 |
| ·主站的控制功能 | 第45-47页 |
| ·进路的开放 | 第45页 |
| ·进路的取消 | 第45-46页 |
| ·上位计算机调度实现 | 第46-47页 |
| ·主站的通信实现 | 第47-53页 |
| ·主站与PLC通信的实现 | 第47-48页 |
| ·主站与节点机的通信 | 第48-49页 |
| ·控机与远程观测机的通信 | 第49-50页 |
| ·组态王与ACCESS数据库通信 | 第50-53页 |
| ·系统监控界面设计 | 第53-61页 |
| ·监控系统主界面 | 第53-56页 |
| ·机车信息查询 | 第56-58页 |
| ·数据库查询 | 第58页 |
| ·报警界面管理 | 第58-59页 |
| ·用户权限管理 | 第59-60页 |
| ·系统退出确认 | 第60-61页 |
| 7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作者简历 | 第65-67页 |
| 一、基本情况 | 第65页 |
| 二、在学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 | 第65页 |
| 三、在学期间所获的科研奖励 | 第65页 |
| 四、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