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目的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 环境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二) 教科书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 创新点 | 第13-14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 环境教育的理论 | 第14-15页 |
(二) 教科书编制的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环境教育内容的要求与现状分析 | 第16-26页 |
一、课程性质与环境教育相关 | 第16页 |
二、课程目标与环境教育相关 | 第16-17页 |
(一) 提高学生素质的总目标 | 第16-17页 |
(二) 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面的具体目标 | 第17页 |
三、课程内容中的环境教育 | 第17-22页 |
(一) 科学探究部分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 第17-18页 |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 第18页 |
(三) 生命世界部分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 第18-20页 |
(四) 物质世界部分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 第20页 |
(五) 地球与宇宙部分中环境教育内容 | 第20-22页 |
四、课程实施中的环境教育 | 第22-24页 |
(一) 开展环境教育的教学 | 第22-23页 |
(二) 利于环境教育实施的课程资源 | 第23页 |
(三) 融合环境教育内容的教材编写 | 第23-24页 |
五、课程评价中的环境教育 | 第24-26页 |
(一) 包含科学知识、探究和态度的内容评价 | 第24页 |
(二) 多角度的评价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小学科学教科书中环境教育内容选择的分析 | 第26-32页 |
一、物质和物理科学领域 | 第26-28页 |
(一) 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选择 | 第27页 |
(二) 偏重知识概念的环境教育内容 | 第27页 |
(三) 缺少课标规定的环境教育的活动建议 | 第27-28页 |
二、生命科学领域 | 第28-30页 |
(一) 具有课标规定的内容 | 第29页 |
(二) 主题内容明确 | 第29页 |
(三) 偏重知识观念的学习 | 第29-30页 |
三、地球科学领域 | 第30页 |
四、技术领域 | 第30-31页 |
五、其他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小学科学教科书中环境教育内容编排和设计的分析 | 第32-38页 |
一、环境教育内容总体编排顺序分析 | 第32-34页 |
(一) 课标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编排现状 | 第32页 |
(二) 教科书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编排顺序 | 第32-34页 |
二、环境教育单元设计分析 | 第34页 |
(一) 课标中环境教育单元设计现状 | 第34页 |
(二) 教科书中环境教育单元设计 | 第34页 |
三、环境教育主题设计分析 | 第34-36页 |
(一) 课标中环境教育主题设计现状 | 第34-35页 |
(二) 教科书中环境教育主题设计的分析 | 第35-36页 |
四、环境教育栏目设计分析 | 第36页 |
(一) 环境教育主题中的栏目设计 | 第36页 |
(二) 环境教育主题中的栏目设置分析 | 第36页 |
五、环境教育图表设计分析 | 第36-38页 |
(一) 教科书中环境教育主题插图的设计与分析 | 第36-37页 |
(二) 教科书中环境教育主题表格的设计与分析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对小学科学教科书中环境教育内容编制的建议 | 第38-41页 |
一、内容选择的建议 | 第38-39页 |
(一) 既要重视知识,更要加强环境教育的实践 | 第38页 |
(二) 加强环境教育内容选择的关联性和系统性 | 第38-39页 |
二、编排和设计的建议 | 第39-41页 |
(一) 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环境教育内容的编排和设计 | 第39页 |
(二) 强化内容编排的逻辑性和设计的灵活性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及科研学术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