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阶段、模式和预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写作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有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评述 | 第8-17页 |
·研究方法、重点和创新点 | 第17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7-18页 |
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历史阶段划分的依据 | 第18-25页 |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及其计算 | 第19-21页 |
·我国二元指标测度及其计算 | 第21-25页 |
3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历史阶段划分及启示 | 第25-39页 |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阶段划分 | 第25-37页 |
·自发流动阶段 (1949—1957) | 第25页 |
·突发转移阶段(1958—1960) | 第25-26页 |
·停滞和回流阶段(1961—1978) | 第26页 |
·改革后新的转移期(1979—1988) | 第26-30页 |
·转移的低潮期(1989—1991) | 第30-31页 |
·飞速转移期(1992—1996) | 第31-32页 |
·转移的稳定期(1997—2003) | 第32-35页 |
·优化转移(2004 年至今) | 第35-37页 |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 第37-39页 |
4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模式 | 第39-41页 |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模式 | 第39页 |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模式 | 第39-41页 |
5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预测 | 第41-47页 |
·我国改革开放前延缓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的估计 | 第41-45页 |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预期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