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基于极值理论的地震巨灾债券定价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绪论第10-17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研究内容和困难第13-15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的难点第14-15页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第15-17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5页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5-17页
2. 文献综述第17-25页
   ·国内外极值理论研究现状第17-20页
     ·国外极值理论研究状况第17-19页
     ·国内极值理论研究成果第19-20页
   ·巨灾债券定价研究现状第20-25页
     ·国外巨灾债券定价研究现状第21-23页
     ·国外巨灾风险证券化定价研究第23-25页
3. 极值理论的基本原理第25-32页
   ·极值模型及分布的基本形式第25-30页
     ·BMM模型和GEV分布第25-28页
     ·POT模型和GPD分布第28-30页
   ·BMM模型和POT模型、GEV分布和GPD分布的区别和联系第30-31页
     ·BMM模型和POT模型的区别第30页
     ·GEV分布和GPD分布的区别和联系第30-31页
   ·极值理论的适用范围第31-32页
4. 债券定价模型第32-48页
   ·现金流贴现模型第32-35页
     ·利息受险型巨灾债券第32-33页
     ·利息和部分本金受险型巨灾债券第33-34页
     ·利息和全部本金受险型巨灾债券第34页
     ·现金流贴现模型的适用性第34-35页
   ·均衡定价模型第35-40页
     ·均衡定价原理第36-38页
     ·均衡定价模型评述第38-39页
     ·Henri Louberge模型第39-40页
     ·Henri Louberge模型评价第40页
   ·基于精算学定价方法的巨灾债券定价第40-45页
     ·LFC定价模型第41页
     ·LFC定价模型的缺陷第41-42页
     ·Wang两因素模型第42-43页
     ·Christofides模型第43-44页
     ·LFC、两因素、Christofides模型的比较第44-45页
   ·行为金融学理论在巨灾债券定价中的应用第45-48页
     ·期望效用理论定价原理第45-46页
     ·行为金融学理论应用于巨灾债券的优缺点第46-48页
5. 巨灾债券结构设计第48-61页
   ·巨灾债券运行机制第48-52页
     ·债券发行人和信托计划第49-50页
     ·债券的购买者和资金投向第50-52页
   ·触发机制设计第52-54页
   ·期限结构及返本付息结构设计第54-57页
     ·期限结构设计第54页
     ·返本付息结构设计第54-55页
     ·发债时间选择第55-57页
   ·区域结构和风险结构设计第57-58页
     ·区域结构设计第57页
     ·风险结构设计第57-58页
   ·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可行性和难题第58-61页
     ·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可行性第58-59页
     ·在我国巨灾债券存在的困难第59-61页
6. 巨灾债券价格估计第61-81页
   ·地震发生概率第62-65页
   ·基于GEV模型的地震损失概率第65-70页
     ·MLE求取GEV分布参数第66-69页
     ·利用分位数求取条件概率第69-70页
   ·基于GPD模型的地震损失概率第70-76页
     ·阀值的估计第70-72页
     ·GPD模型参数的估计第72-76页
   ·债券价格估计第76-81页
     ·GEV分布下债券的价格第77页
     ·GPD分布下债券的价格第77-78页
     ·对结果的分析第78-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85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研究--基于新股发行制度的视角
下一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内生性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