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桁架中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优化布置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智能结构概念和组成 | 第10-13页 |
| ·智能结构概念 | 第10-11页 |
| ·智能结构的组成 | 第11-13页 |
| ·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7页 |
| ·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方法 | 第13-14页 |
| ·智能结构振动控制发展与现状 | 第14-17页 |
| ·作动器与传感器优化配制 | 第17-21页 |
| ·作动器与传感器数学模型 | 第17-18页 |
| ·作动器与传感器优化配置准则 | 第18-20页 |
| ·作动器与传感器优化配置的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2章 智能桁架有限元建模 | 第23-36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桁架结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31页 |
| ·建模基础 | 第23-24页 |
| ·压电方程 | 第24-27页 |
| ·杆单元有限模型 | 第27-29页 |
| ·桁架结构动力学模型 | 第29-31页 |
| ·结构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31-33页 |
| ·智能桁架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 ·智能桁架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 ·智能桁架结构模态分析 | 第34页 |
| ·模态控制算法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遗传算法改进和应用 | 第36-53页 |
|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 第36-38页 |
|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 | 第36-37页 |
|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 | 第37-38页 |
| ·遗传算法的算法设计 | 第38-48页 |
| ·遗传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 | 第38-39页 |
| ·编码方法 | 第39-41页 |
| ·基本遗传算子 | 第41-47页 |
| ·适应度函数 | 第47-48页 |
| ·遗传算法的改进和应用 | 第48-52页 |
| ·遗传算法的改进 | 第48-49页 |
| ·改进遗传算法的应用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智能桁架中作动器数目与位置优化 | 第53-65页 |
| ·桁架独立模态模型 | 第53-54页 |
| ·主动杆件机电耦合方程 | 第54-56页 |
| ·主动杆耦合方程 | 第54-56页 |
| ·压电陶瓷堆传感模型 | 第56页 |
| ·作动器的优化准则 | 第56-57页 |
| ·ANSYS简介 | 第57-59页 |
| ·ANSYS工作模式 | 第57-58页 |
| ·ANSYS的求解过程 | 第58-59页 |
| ·ANSYS在桁架结构分析的应用 | 第59页 |
| ·实例 | 第59-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页 |
| 展望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