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氮素沉降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页 |
| ·氮沉降对枯落物分解影响 | 第10-11页 |
| ·枯落物研究 | 第11-13页 |
| ·枯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1-12页 |
| ·枯落物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12页 |
| ·枯落物对土壤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 | 第12页 |
| ·枯落物对森林植被更新的影响 | 第12-13页 |
| ·影响枯落物分解的因素 | 第13-14页 |
| ·内在因素 | 第13页 |
| ·外部因素 | 第13-14页 |
| ·气候因子 | 第13-14页 |
| ·土壤理化性质 | 第14页 |
| ·土壤生物学特性 | 第14页 |
| ·外加氮源对枯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14-15页 |
| ·枯落物分解研究方法和分解模型 | 第15页 |
| ·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 第15-16页 |
| ·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2 引言 | 第17-18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18-19页 |
|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 ·气候 | 第18页 |
| ·土壤 | 第18页 |
| ·典型植被 | 第18-19页 |
| ·试验设计 | 第19-21页 |
| ·样地选择及样地内植物类型 | 第19-20页 |
| ·样地设置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1-22页 |
| ·荆条、酸枣枯落物分解研究 | 第21页 |
| ·荆条、酸枣枯落物腐解率逐月变化规律 | 第21页 |
| ·荆条、酸枣枯落物 Olson 指数衰减模型及枯落物分解时间计算 | 第21页 |
| ·荆条、酸枣枯落物腐解率与各环境因子相关性 | 第21页 |
| ·枯落物氮、磷元素释放特征研究 | 第21-22页 |
| ·土壤养分含量测定 | 第22页 |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2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49页 |
| ·荆条、酸枣枯落物分解特征 | 第22-25页 |
| ·当地气候条件与枯落物腐解率相关性分析 | 第25-27页 |
| ·荆条、酸枣枯落物分解模型分析 | 第27-28页 |
| ·荆条、酸枣枯落物 N、P 元素动态 | 第28-37页 |
| ·荆条、酸枣枯落物 N 动态 | 第28-31页 |
| ·荆条、酸枣枯落物 P 动态 | 第31-32页 |
| ·荆条、酸枣枯落物中 N、P 富集与释放 | 第32-36页 |
| ·酸枣、荆条枯落物中 N/P 比 | 第36-37页 |
| ·酸枣、荆条枯落物本身性质对枯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37页 |
| ·不同施氮量酸枣、荆条样地土壤养分变化 | 第37-49页 |
| ·酸枣、荆条枯落物下土壤全氮(TN)动态 | 第38-40页 |
| ·酸枣、荆条枯落物下土壤全磷(TP)动态 | 第40-43页 |
| ·酸枣、荆条枯落物和土壤 N、P 元素变化比较 | 第43-45页 |
| ·酸枣、荆条生长季中枯落物下土壤速效氮动态 | 第45-48页 |
| ·酸枣、荆条枯落物分解率和土壤养分变化相关性分析 | 第48-49页 |
| ·酸枣、荆条枯落物分解主成分分析 | 第49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9-53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酸枣、荆条枯落物分解动态 | 第49-50页 |
| ·酸枣、荆条枯落物分解过程中枯落物性质动态 | 第50页 |
| ·酸枣、荆条样地土壤养分变化 | 第50-51页 |
| ·酸枣、荆条枯落物分解因子分析 | 第51页 |
| ·讨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