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生态伦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8-11页 |
·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 第8-9页 |
·生态伦理的科学内涵 | 第9-10页 |
·和谐社会与生态伦理的关联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的综述 | 第11-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和谐社会视域下生态伦理的思想渊源 | 第17-27页 |
·我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 | 第17-19页 |
·儒家的"天人合一 | 第17-18页 |
·道家的"道法自然" | 第18页 |
·佛家的"众生平等" | 第18-19页 |
·现代西方生态伦理思想 | 第19-22页 |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思想 | 第19-20页 |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 | 第20-22页 |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 | 第22-27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 | 第22-25页 |
·和谐社会的生态伦理思想 | 第25-27页 |
第3章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生态伦理问题 | 第27-36页 |
·和谐社会视域下生态伦理的历史追溯 | 第27-29页 |
·原始文明时期 | 第27页 |
·农业文明时期 | 第27-28页 |
·工业文明时期 | 第28-29页 |
·生态文明时期 | 第29页 |
·生态伦理问题的现实表现 | 第29-33页 |
·政治领域:功利性的政绩观 | 第29-30页 |
·经济领域:企业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 第30页 |
·文化领域:不合理的消费观念 | 第30-32页 |
·社会领域:生态殖民主义 | 第32-33页 |
·生态伦理问题的根源探究 | 第33-36页 |
·根本原因:认识论误区 | 第33-34页 |
·现实原因:价值观错位 | 第34-35页 |
·直接原因:科技的异化 | 第35-36页 |
第4章 和谐社会视域下生态伦理构建的对策思考 | 第36-49页 |
·和谐社会视域下生态伦理构建的目标追求 | 第36-39页 |
·根本目标 | 第36-37页 |
·具体目标 | 第37-39页 |
·和谐社会视域下生态伦理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39-42页 |
·代内公正原则 | 第39-40页 |
·代际公正原则 | 第40-41页 |
·人地公正原则 | 第41-42页 |
·和谐社会视域下生态伦理构建的建设策略 | 第42-49页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第42页 |
·以可持续发展为手段 | 第42-43页 |
·以生态文明为核心 | 第43-44页 |
·以循环经济为动力 | 第44-46页 |
·以绿色消费为引导 | 第46-47页 |
·以全球治理为模式 | 第47-49页 |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