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产业转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政企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a.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b.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文献述评 | 第20-21页 |
·研究主题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主题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首次将产业转移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 第23页 |
·首次分析产业转移各阶段中政企关系的变化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产业转移理论概述 | 第24-29页 |
·产业转移内涵 | 第24页 |
·产业转移动因理论概述 | 第24-25页 |
·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 | 第25-29页 |
·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点 | 第25-26页 |
·产业转移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划分和特征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广东省产业转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9-35页 |
·广东省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策措施 | 第29-31页 |
·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战略规划 | 第29-30页 |
·具体的政策优惠措施 | 第30页 |
·产业转移平台建设情况 | 第30-31页 |
·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成效 | 第31页 |
·广东省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政府方面积极,而企业主动迁出的意愿较弱 | 第31-32页 |
第一,硬件配套迅速,软件配套建设缓慢 | 第31-32页 |
第二,产业升级转移过程中政府与企业沟通不足,意愿不吻合 | 第32页 |
第三,政府干涉过多,企业自主性难以发挥 | 第32页 |
·企业方面,转移低端产业和承接高端产业的动力有限 | 第32-33页 |
·行业配套服务机制不健全,转入与转出地社会环境不吻合 | 第33-34页 |
·市场方面,部分产业的转移两地配套性不高,导致转移效率低下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及利益分析 | 第35-44页 |
·产业转移中的各个利益主体 | 第35-36页 |
·政府 | 第35页 |
·市场与企业 | 第35页 |
·商会 | 第35-36页 |
·产业转移中政府的角色与利益分析 | 第36-39页 |
·政府的角色 | 第36-38页 |
a.宏观调控者 | 第37页 |
b. 社会服务者 | 第37-38页 |
·政府的利益所在 | 第38-39页 |
·产业转移中企业的角色与利益分析 | 第39-41页 |
·企业的角色 | 第39-40页 |
a.企业的核心角色 | 第39页 |
b. 不同类型企业的角色不同 | 第39-40页 |
·企业的利益所在 | 第40-41页 |
·政企作用关系的各种形式及角色定位 | 第41-44页 |
第五章 产业转移阶段中政企作用关系的博弈分析 | 第44-53页 |
·产业转移萌芽期的政企关系 | 第44-45页 |
·产业转移初步发展期的政企博弈关系分析 | 第45-49页 |
·完全信息条件下 | 第45-47页 |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 | 第47-49页 |
·产业转移快速推进期和转移末期的政企博弈关系 | 第49-51页 |
·产业转移各阶段政企关系的总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广东省产业转移中政企关系处理的建议 | 第53-56页 |
·把握好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 | 第53页 |
·产业转移推进过程中适时转变政企关系 | 第53-54页 |
·建立新型政企合作伙伴关系,合力招商引资 | 第54-55页 |
·积极发挥商会在政企之间的沟通协调作用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