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大巴山地区植被指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第15-22页
   ·研究区概况第15-16页
   ·数据处理第16-19页
     ·基础理论第16-18页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22页
第三章 12a来大巴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第22-32页
   ·大巴山地区植被概况第22-26页
     ·植被类型及分布特点第22-24页
     ·植被覆盖度分级第24-26页
   ·植被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第26-29页
     ·大巴山地区的年均NDVI变化第26-27页
     ·大巴山不同类型植被NDVI的季变化第27-28页
     ·大巴山地区NDVI的月变化第28-29页
   ·12a来植被覆盖的空间变化第29-31页
     ·大巴山地区NDVI的空间变化第29-30页
     ·大巴山地区四种植被类型的空间变化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大巴山地区植被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第32-41页
   ·气候变化对植被NDVI的影响第32-37页
     ·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第32-34页
     ·植被NDVI与气候的相关性及时滞性第34-35页
     ·NDVI对温度、降水的的空间响应第35-37页
   ·人为因素对NDVI的影响第37-39页
   ·小结第39-41页
第五章 案例分析——神农架林区第41-51页
   ·神农架林区的植被变化第41-45页
     ·近20a来植被景观格局的变化第42-43页
     ·神农架林区景观格局的垂直分异特征第43-45页
   ·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第45-47页
     ·时滞性分析第45-46页
     ·空间响应第46-47页
   ·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第47-49页
     ·神农架林区人为干扰强度第47页
     ·样点的相对人为干扰度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人骨研究
下一篇:EARLI1重组蛋白对蒜薹灰霉菌和酿酒酵母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