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一、 公共危机管理需要非政府组织参与 | 第7页 |
二、 我国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生成的迫切性 | 第7-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三、 非政府组织能力生成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NGO 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生成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第15-35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5-26页 |
一、 公共危机管理及其主体 | 第15-20页 |
二、 非政府组织及其优势 | 第20-24页 |
三、 非政府组织能力生成及其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节 相关基本理论 | 第26-29页 |
一、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 第27页 |
二、 “第三方管理”理论 | 第27-28页 |
三、 “公民社会”理论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框架 | 第29-35页 |
一、 NGO 自身能力建设 | 第30-32页 |
二、 争取外部支持 | 第32-33页 |
三、 健全法律体系 | 第33页 |
四、 加强 NGO 之间合作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当前 NGO 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35-41页 |
第一节 我国非政府组织能力不足的表现 | 第35-37页 |
第二节 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参与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一、 全能政府的缺陷使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缺乏社会空间 | 第37-38页 |
二、 政策束缚限制了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 第38-39页 |
三、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使非政府的发展缺乏法律保障 | 第39-40页 |
四、 非政府组织自身理念的缺乏使其发展后劲不足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外国 NGO 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生成的实践与启示 | 第41-45页 |
第一节 外国 NGO 危机管理能力生成实践 | 第41-44页 |
一、 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保障了 NGO 有效参与治理 | 第41-42页 |
二、 完善的政府与 NGO 合作管理机制提升了 NGO 的管理能力 | 第42-43页 |
三、 重视志愿者的管理,积极培育志愿精神 | 第43-44页 |
四、 非政府组织善于寻求国际支持 | 第44页 |
第二节 外国 NGO 危机管理能力生成的启示性意义 | 第44-45页 |
第五章 非政府组织危机管理能力生成途径 | 第45-55页 |
第一节 推动 NGO 自身制度创新 | 第45-49页 |
一、 以志愿精神为导向,打造 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理念 | 第45页 |
二、 加强 NGO 内部制度建设,提高危机应对的组织化程度 | 第45-46页 |
三、 规范志愿者管理的流程,提高志愿者管理的水平 | 第46-47页 |
四、 在明确责任范围的前提下,提升危机应对的专业化水平 | 第47-48页 |
五、 扩宽参与途径,积极投入公共危机恢复阶段的管理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争取政府、企业等外部力量支持与合作 | 第49-52页 |
一、 建立 NGO 与政府的合作机制,推动公共危机管理结构有序化 | 第49-51页 |
二、 加强与各种社会主体的关系,提高 NGO 在危机中的资源整合能力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建立健全保障 NGO 危机管理主体地位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 第52-53页 |
一、 应通过立法对政府和 NGO 的活动范围进行重新界定 | 第52-53页 |
二、 完善 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基础 | 第53页 |
第四节 加强 NGO 之间的合作,提高 NG0 整体的危机应对能力 | 第53-55页 |
一、 加强国内 NGO 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 第53-54页 |
二、 加强与国际 NGO 的合作 | 第54-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3页 |
附件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