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 ·镁合金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 第8-12页 |
| ·镁合金的基本性质 | 第8-11页 |
| ·镁合金的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 ·镁合金的发展前景 | 第12页 |
| ·稀土镁合金的发展 | 第12-20页 |
| ·稀土在镁合金中的作用与应用 | 第12-14页 |
| ·稀土镁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14-16页 |
| ·稀土镁合金耐腐蚀性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材料制备和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 ·实验方案 | 第22-23页 |
| ·合金制备 | 第23-25页 |
| ·合金成分设计 | 第23页 |
| ·镁合金的熔炼 | 第23-24页 |
| ·DTA分析 | 第24页 |
| ·固溶处理 | 第24-25页 |
| ·时效处理 | 第25页 |
| ·实验检测方法 | 第25-30页 |
| ·光学金相显微镜观察 | 第25页 |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25页 |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25-26页 |
| ·X射线物相分析 | 第26页 |
| ·硬度测试 | 第26页 |
| ·浸泡实验与盐雾腐蚀实验 | 第26-27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27-28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稀土Er及热处理对NZ30K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30-40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热处理工艺确定 | 第30-35页 |
| ·DTA分析 | 第30-31页 |
| ·确定最佳固溶温度 | 第31-32页 |
| ·确定最佳固溶时间 | 第32-34页 |
| ·确定最佳时效温度 | 第34-35页 |
| ·确定最佳时效时间 | 第35页 |
| ·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分析 | 第35-38页 |
| ·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及分析 | 第35-36页 |
| ·合金的固溶处理及分析 | 第36-37页 |
| ·合金的时效处理及分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稀土Er对NZ30K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0-48页 |
| ·前言 | 第40-41页 |
| ·材料的性能指标 | 第40-41页 |
| ·断口形貌及断裂类型 | 第41页 |
| ·稀土Er元素对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6页 |
| ·Er对合金在室温下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 ·Er对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稀土Er对NZ30K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48-58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热处理对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48-57页 |
| ·浸泡腐蚀和盐雾腐蚀 | 第48-50页 |
| ·合金腐蚀后的宏观形貌和横截面形貌 | 第50-51页 |
| ·合金腐蚀产物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51-54页 |
| ·合金开路电位测试 | 第54页 |
| ·NZ30K极化曲线测试 | 第54-56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工作展望 | 第58-60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