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MPa级热轧双相车轮钢控轧控冷工艺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汽车用高强度钢简介 | 第11-16页 |
| ·双相钢的显微组织 | 第12-14页 |
| ·双相钢的性能 | 第14-15页 |
| ·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及特点 | 第15-16页 |
| ·影响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因素 | 第16-19页 |
| ·合金元素对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17-18页 |
| ·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对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双相钢的强化机制 | 第19-20页 |
| ·汽车用双相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 ·国外双相钢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国内双相钢研究进展 | 第21页 |
| ·目前双相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第21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1-22页 |
| 第2章 奥氏体再结晶行为研究及变形抗力模型建立 | 第22-3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实验钢的成分设计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及工艺设计 | 第23-24页 |
| ·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 | 第24-28页 |
| ·实验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 第24-26页 |
| ·实验钢动态再结晶模型的确定 | 第26-28页 |
| ·变形抗力模型建立 | 第28-35页 |
| ·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 ·变形抗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研究 | 第36-46页 |
| ·研究方法及工艺设计 | 第36-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实验工艺设计 | 第36-37页 |
| ·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 ·CCT曲线分析与比较 | 第38-45页 |
| ·冷却速率和变形对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冷却速率和变形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9-43页 |
| ·冷却速率和变形对相变温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实验室轧制工艺研究 | 第46-74页 |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6-47页 |
| ·TMCP工艺设计 | 第47-48页 |
| ·低温卷取型组织性能分析 | 第48-63页 |
| ·热轧工艺及力学性能 | 第48-49页 |
| ·终轧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49-54页 |
| ·弛豫开始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 ·弛豫时间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56-61页 |
| ·卷取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 ·低温卷取型工艺的选取 | 第62-63页 |
| ·中温卷取型组织性能分析 | 第63-66页 |
| ·热轧工艺及力学性能 | 第63页 |
| ·轧制参数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63-66页 |
| ·TiC析出行为的研究 | 第66-69页 |
| ·研究方案 | 第66页 |
| ·实验结果 | 第66-68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 ·TiC析出的控制 | 第69页 |
| ·实验钢的强化机制 | 第69-72页 |
| ·固溶强化(基体)的贡献 | 第70页 |
| ·位错强化的贡献 | 第70-71页 |
| ·细晶强化的贡献 | 第71-72页 |
| ·析出强化的贡献 | 第72页 |
| ·相变强化的贡献 | 第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5章 成形性能及冲击性能研究 | 第74-86页 |
| ·研究方法 | 第74-75页 |
| ·冷弯性能分析 | 第75-77页 |
| ·扩孔性能分析 | 第77-81页 |
| ·低温卷取型扩孔性能 | 第78-80页 |
| ·中温卷取型扩孔性能 | 第80-81页 |
| ·冲击性能分析 | 第81-85页 |
| ·低温卷取工艺下的冲击韧性 | 第81-83页 |
| ·中温卷取工艺下的冲击韧性 | 第83-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86-87页 |
| 意见和建议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