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垦东北部油区储层特征与预测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前言 | 第13-23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 | 第20-23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0-21页 |
·创新点 | 第21-23页 |
2 地质条件及油气藏特征 | 第23-40页 |
·区域概况 | 第23-24页 |
·构造特征及盆地演化 | 第24-29页 |
·构造特征 | 第24-27页 |
·演化特征 | 第27-28页 |
·断层发育特点 | 第28-29页 |
·地层层序及沉积特征 | 第29-32页 |
·地层层序 | 第29-30页 |
·沉积特征 | 第30-32页 |
·储层特征 | 第32-35页 |
·明化镇组 | 第32页 |
·馆上段 | 第32-33页 |
·馆下段 | 第33-34页 |
·东营组 | 第34页 |
·沙河街组 | 第34页 |
·中、古生界 | 第34-35页 |
·成藏规律 | 第35-40页 |
·油源 | 第35页 |
·油气运移与聚集 | 第35-36页 |
·储层与盖层 | 第36-37页 |
·油藏类型及分布 | 第37-38页 |
·油气分布控制因素 | 第38页 |
·成藏规律研究 | 第38-40页 |
3 地震基础资料特征分析 | 第40-45页 |
·地震资料分析 | 第40页 |
·层位标定和地震反射特征 | 第40-45页 |
4 储层精细构造解释 | 第45-64页 |
·高精度断层自动识别分析 | 第45-51页 |
·高精度断层识别分析 | 第45-46页 |
·断层识别方法 | 第46-48页 |
·基于相干分析的断层自动识别 | 第48-51页 |
·超覆带超覆点识别 | 第51-52页 |
·变速成图及效果分析 | 第52-64页 |
·速度分析 | 第52-53页 |
·变速成图 | 第53-54页 |
·变速成图的主要步骤 | 第54-55页 |
·速度场特征及构造成图 | 第55-64页 |
5 薄砂体储层地震预测 | 第64-121页 |
·沉积相分析 | 第64-73页 |
·单井相划分 | 第64-67页 |
·联井剖面对比 | 第67-69页 |
·波形分类 | 第69-70页 |
·沉积相类型及其组合 | 第70-71页 |
·馆上段底部砂组物源方向研究 | 第71-73页 |
·地震综合反演与砂体解释 | 第73-95页 |
·地震资料拓频处理及效果分析 | 第73-76页 |
·岩性反演 | 第76-83页 |
·储层砂体精细描述 | 第83-95页 |
·正演模拟验证分析 | 第95-97页 |
·多参数属性分析 | 第97-106页 |
·地震属性参数的优选 | 第99页 |
·地震属性的提取 | 第99-100页 |
·常见属性的应用 | 第100-101页 |
·属性参数提取 | 第101-106页 |
·基于频谱分解的储层预测 | 第106-111页 |
·储层流体预测 | 第111-115页 |
·波阻抗与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关系 | 第112页 |
·饱和度测定与模拟 | 第112-113页 |
·储层流体预测效果分析 | 第113-115页 |
·钻探目标预测与评价 | 第115-121页 |
6 结论及认识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