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公安机关立案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5-20页 |
一、公安机关出现的“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现象 | 第15-16页 |
二、公安机关立案前擅自使用强制措施侵犯公民的权利 | 第16-17页 |
三、公安机关违法乱立案现象大量存在 | 第17页 |
四、立案监督提出后公安机关立而不侦消极应对 | 第17-18页 |
五、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撤案”的立法不完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刑事立案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34页 |
一、立案制度自身的缺陷 | 第20-23页 |
1、立案标准的设置不合理 | 第20页 |
2、立案程序繁琐 | 第20-21页 |
3、立案前的“审查手段”于法无据 | 第21-22页 |
4、立案对人权保障造成的不利影响 | 第22页 |
5、立案制度还阻碍了部分案件的侦查 | 第22-23页 |
二、公安人员及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 | 第23-24页 |
1、公安人员的法律理念的缺失 | 第23-24页 |
2、公民法律观念的滞后 | 第24页 |
三公权力及相关人员的干预 | 第24-28页 |
1 地方党委的干预问题 | 第25页 |
2 人大的干预问题 | 第25-26页 |
3 行政机关的干预 | 第26-27页 |
4 上级公安机的干预 | 第27-28页 |
四、刑事立案监督面临的问题 | 第28-32页 |
1. 法律规定的缺失 | 第28-29页 |
2. 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制约和监督不足 | 第29-30页 |
3 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狭窄 | 第30页 |
4 案源少,监督空间有限 | 第30-31页 |
5 立案监督方式缺乏刚性 | 第31-32页 |
五、公安机关的经费问题对立案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刑事立案的域外考察 | 第34-38页 |
一 前苏联刑事诉讼启动程序 | 第34页 |
二、俄罗斯刑事诉讼启动程序 | 第34-35页 |
三、德国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 | 第35页 |
四、日本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 | 第35-36页 |
五、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及其配套制度的完善 | 第38-48页 |
一 立案程序的完善 | 第38-39页 |
1 立案标准的降低 | 第38页 |
2 立案程序的简化 | 第38-39页 |
3 明确立案前的审查手段,加强对人权的保护 | 第39页 |
二 公权力及相关人员对立案的影响之规范 | 第39-41页 |
1 改善党委对立案工作的领导 | 第39-40页 |
2 进一步规范地方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 | 第40页 |
3 防范行政机关对立案的不当干预 | 第40页 |
4 规范上级公安机关对立案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三 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完善 | 第41-44页 |
1 完善立案监督的相关立法 | 第41-42页 |
2. 转变执法观念,增强立案监督法律意识 | 第42-43页 |
3 加强立案监督的宣传,提高立案监督的认识 | 第43页 |
4 增强立案监督的刚性 | 第43-44页 |
四 公安人员及公民素质的提升 | 第44-46页 |
1 公安人员方面 | 第44-45页 |
2 公民自身方面 | 第45-46页 |
五 公安机关办案经费的保障 | 第46-48页 |
1 建立专门的立案经费保障机制 | 第46页 |
2 建立严格的立案预算监管机制 | 第46-47页 |
3 建立公安立案准备金制度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