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给水处理新工艺池型计算绘图标准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15页
   ·AUTOCAD 二次开发在给排水设计中的重要性第11-12页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2 常规给水处理的工艺技术概述第15-34页
   ·混凝的作用机理第15-18页
   ·提高混凝效果的方法及途径第18-19页
   ·絮凝池的发展第19-20页
   ·沉淀的作用机理第20-23页
   ·提高沉淀效果的方法第23-25页
   ·沉淀池的发展第25-27页
   ·过滤的作用机理第27-29页
   ·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第29-31页
   ·滤池的发展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给水处理设施工艺设计的标准化处理第34-43页
   ·絮凝-沉淀和过滤构筑物选型的标准化第34页
   ·絮凝池池体设计的标准化第34-37页
   ·沉淀池池体设计的标准化第37-39页
   ·滤池池体设计的标准化第39-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程序编制的总体思路第43-46页
   ·编程语言的选择第43页
   ·程序编制的框图第43-46页
5 单个池体的程序编制框图第46-53页
   ·栅条絮凝池的程序框图第46-47页
   ·平流折板絮凝池的程序框图第47-48页
   ·斜管沉淀池(排泥管排泥)的程序框图第48-49页
   ·斜管沉淀池(刮泥机排泥)的程序框图第49-50页
   ·平流沉淀池(吸泥机排泥)的程序框图第50-51页
   ·翻板滤池的程序框图第51-52页
   ·V 型滤池的程序框图第52-53页
6 絮凝-沉淀组合池的程序编制第53-55页
   ·栅条絮凝池的程序框图第53-54页
   ·平流折板-平流沉淀池的程序框图第54-55页
7 运行编制的程序所生成的图形第55-66页
   ·栅条-斜管池(排泥管排泥)平面图第55页
   ·栅条-斜管池(排泥管排泥)纵剖图第55-56页
   ·栅条-斜管池(排泥管排泥)横剖图第56页
   ·栅条-斜管池(刮泥机排泥)平面图第56-57页
   ·栅条-斜管池(刮泥机排泥)纵剖图第57页
   ·栅条-斜管池(刮泥机排泥)横剖图第57-58页
   ·栅条-平流沉淀池(吸泥机排泥)平面图第58页
   ·栅条-平流沉淀池(吸泥机排泥)纵剖图第58-59页
   ·栅条-平流沉淀池(吸泥机排泥)横剖图第59页
   ·水平折板平流沉淀池(吸泥机排泥)平面图第59-60页
   ·水平折板平流沉淀池(吸泥机排泥)纵剖图第60页
   ·水平折板平流沉淀池(吸泥机排泥)横剖图第60-61页
   ·V 型滤池(4 格)平面图第61页
   ·V 型滤池(4 格)纵剖图第61-62页
   ·V 型滤池(4 格)横剖图第62页
   ·V 型滤池(8 格)平面图第62-63页
   ·V 型滤池(8 格)纵剖图第63页
   ·V 型滤池(8 格)横剖图第63-64页
   ·翻板滤池平面图第64页
   ·翻板滤池纵剖图第64-65页
   ·翻板滤池横剖图第65-66页
8 结论、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第66-67页
   ·结论第66页
   ·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72-73页
附录2 本论文编制的VISUAL LISP 程序集第73-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在印刷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关于单位球面及双曲空间中子流形的一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