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批评的一种范式“作家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的角度及观点 | 第10-12页 |
1 二、三十年代作家论兴起的原因 | 第12-24页 |
·二、三十年代作家论兴起的客观原因 | 第12-15页 |
·文学创作市场与出版业的繁荣 | 第12-14页 |
·读者市场的需求 | 第14-15页 |
·二、三十年代作家论兴起的主观因素 | 第15-19页 |
·作家总结历史的愿望 | 第15-16页 |
·纠正文学中出现的不良倾向 | 第16-17页 |
·不同类型批评家言说的需要 | 第17-19页 |
·二、三十年代作家论兴起的外来影响 | 第19-24页 |
·西方作家论对作家身份的认定 | 第19-21页 |
·二十年代作家论的萌芽期 | 第21-22页 |
·三十年代作家论的鼎盛期 | 第22-24页 |
2 二、三十年代作家论的理论内涵 | 第24-33页 |
·关注社会现实的阶级论 | 第24-27页 |
·探求生命本真的人性论 | 第27-30页 |
·关照人格精神的情感论 | 第30-33页 |
3 二、三十年代作家论的文本特点 | 第33-37页 |
·批评的实用性 | 第33-34页 |
·形式的零散化 | 第34页 |
·阐述的情感性与印象式 | 第34-35页 |
·灵动率真的诗性 | 第35-37页 |
4 二、三十年代作家论的反思 | 第37-41页 |
·二、三十年代作家论的地位及影响 | 第37-39页 |
·为文学史的建构提供想象的空间 | 第37-38页 |
·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颖的批评方式 | 第38-39页 |
·文学批评发展的思考 | 第39-41页 |
·从作家到文本 | 第39-40页 |
·从创作到接受 | 第40-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