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操纵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6页 | 
| ·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 第15-20页 | 
| ·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 | 第20-2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 第2章 客车动力学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 | 第29-57页 | 
| ·客车动力学建模 | 第29-36页 | 
| ·客车坐标系 | 第29-30页 | 
| ·轮胎坐标系 | 第30页 | 
| ·客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35页 | 
| ·状态空间表达 | 第35-36页 | 
| ·客车动态特性仿真 | 第36-55页 | 
| ·仿真参数获取方法 | 第36-45页 | 
| ·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 | 第45-50页 | 
| ·转弯特性分析 | 第50-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3章 客车操纵稳定性检测系统 | 第57-69页 | 
| ·操纵稳定性检测系统设计 | 第57-58页 | 
| ·检测系统的标定 | 第58-62页 | 
| ·陀螺仪标定 | 第59页 | 
| ·汽车操纵力角测量仪标定 | 第59-62页 | 
| ·VBOX3 动态标定 | 第62页 | 
| ·检测系统的检验 | 第62-67页 | 
| ·静态检验 | 第63-64页 | 
| ·动态检验 | 第64-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4章 客车操纵稳定性道路试验研究 | 第69-87页 |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69-72页 | 
| ·稳态圆周试验方案设计 | 第69-70页 | 
| ·双移线试验方案设计 | 第70-71页 | 
| ·蛇形试验方案设计 | 第71-72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72-75页 | 
| ·设备安装位置 | 第72-73页 | 
| ·测量点和质心的关系 | 第73-74页 | 
| ·试验数据预处理 | 第74-75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5-83页 | 
| ·稳态圆周试验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 ·双移线试验结果分析 | 第78-81页 | 
| ·蛇形试验结果分析 | 第81-83页 | 
| ·模型验证 | 第83-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第5章 客车操纵稳定性分析 | 第87-99页 | 
| ·操纵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87-92页 | 
| ·驾驶员的影响 | 第88-89页 | 
| ·道路环境的影响 | 第89-90页 | 
| ·车辆的影响 | 第90-92页 | 
| ·侧倾稳定性仿真分析 | 第92-97页 | 
| ·根轨迹 | 第93-94页 | 
| ·仿真分析 | 第94-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 第6章 客车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 | 第99-119页 | 
| ·客车操纵稳定性控制目标 | 第99-103页 | 
| ·直接横摆力偶矩控制原理 | 第99-101页 | 
| ·直接横摆力偶矩控制目标 | 第101-103页 | 
| ·客车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 | 第103-111页 | 
| ·PID 控制和模糊逻辑控制 | 第103-108页 | 
| ·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108-111页 | 
|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111-117页 | 
|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简介 | 第111-113页 | 
|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 | 第113-114页 | 
|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114-116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116-1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 ·全文总结 | 第119-121页 | 
| ·研究展望 | 第121-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33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33-134页 |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