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仕女画 | 第9-12页 |
·仕女画的概念 | 第9页 |
·唐代仕女画的特点和地位 | 第9-10页 |
·周昉仕女画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周昉仕女画艺术特点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页 |
·周昉仕女画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周昉仕女画艺术特点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周昉及其生平 | 第12-14页 |
·周昉的艺术成就 | 第14-15页 |
·周昉的作品简析 | 第15-20页 |
·《簪花仕女图》赏析 | 第15-17页 |
·《挥扇仕女图》赏析 | 第17-18页 |
·《调琴啜茗图》赏析 | 第18-20页 |
第2章 周昉以“丰腴厚体”作为塑造仕女形象的标准 | 第20-22页 |
·唐代女性“丰腴之美”的成因 | 第20-21页 |
·贵族阶层的审美倾向 | 第20页 |
·唐代妇女个性解放的重要诱因 | 第20-21页 |
·唐代女性的雄健风格 | 第21页 |
·画家地位对“丰腴之美”的直接影响 | 第21-22页 |
第3章 “六法论”对周昉仕女画艺术特点的影响 | 第22-30页 |
·“六法论”的新解读 | 第22-30页 |
·“气韵生动”与周昉仕女画的“形似神合” | 第22-23页 |
·“骨法用笔”与周昉仕女画的“含蓄劲简” | 第23-25页 |
·“应物象形”与周昉仕女画的“传神状物” | 第25-26页 |
·“随类赋彩”与周昉仕女画的“明丽富贵” | 第26-28页 |
·“经营位置”与周昉仕女画的“移步换景” | 第28-30页 |
第4章 周昉仕女画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播 | 第30-35页 |
·周昉仕女画对后世画家的影响 | 第30-33页 |
·周昉仕女画对唐代佛教绘画的影响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38-39页 |
附图 | 第39-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