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37页 |
·碳纳米管简介 | 第12-15页 |
·单壁碳纳米管 | 第12-14页 |
·多壁碳纳米管 | 第14-15页 |
·碳纳米管变形与力学行为的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原子层次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连续体理论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多尺度方法 | 第18-19页 |
·金属填充管的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颗粒边界界面的研究背景 | 第21-2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7页 |
2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 第37-55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分子动力学方法基本思想 | 第38页 |
·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函数 | 第38-41页 |
·Lennard-Jones势(L-J势) | 第39页 |
·Morese势 | 第39页 |
·Sutton-Chen势 | 第39-40页 |
·Tersoff-Brenner势 | 第40-41页 |
·嵌入原子势(Embedded atom potential) | 第41页 |
·分子动力学方法基本概念 | 第41-48页 |
·能量与温度 | 第41-42页 |
·积分算法 | 第42-44页 |
·邻居列表技术 | 第44-46页 |
·原子尺度下的应力定义 | 第46-47页 |
·时间步长的选择 | 第47页 |
·周期性边界条件 | 第47-48页 |
·等温控制方法 | 第48-51页 |
·速度直接标度法 | 第48页 |
·Berendsen温度控制方法 | 第48-49页 |
·Nosé-Hoover温度控制方法 | 第49-51页 |
·计算结果后处理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3 层间范德华力对碳纳米管变形的影响 | 第55-79页 |
·范德华力简介 | 第55-56页 |
·层间范德华力对双壁碳纳米管轴向屈曲行为的影响 | 第56-70页 |
·扶手椅型双壁管的初始平衡构型及自由驰豫阶段的特征 | 第58-61页 |
·扶手椅型双壁管的内、外壁管的屈曲行为 | 第61-62页 |
·扶手椅型双壁管的稳定性比较 | 第62-67页 |
·锯齿型双壁管的屈曲行为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层间范德华力对手性型碳纳米管拉压/扭转耦合变形的影响 | 第70-76页 |
·手性型单壁碳管的拉压/扭转耦合变形 | 第70-72页 |
·层间范德华力对手性型双壁碳管拉压/扭转转耦合变形的影响 | 第72-74页 |
·管径对手性型双壁碳管拉压/扭转耦合变形的影响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4 金属填充碳纳米管在单轴压缩作用下的屈曲变形 | 第79-101页 |
·引言 | 第79-80页 |
·金属填充管的初始结构 | 第80-81页 |
·单质金属填充管的屈曲变形 | 第81-91页 |
·金属原子数目的影响 | 第81-84页 |
·金属原子种类的影响 | 第84-86页 |
·管径对填充管变形的影响 | 第86-89页 |
·管长对填充管变形的影响 | 第89-90页 |
·管的手性对填充管变形的影响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页 |
·二元合金填充管的屈曲变形 | 第91-97页 |
·合金填充管的初始平衡结构 | 第92-93页 |
·合金组分对填充管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93-96页 |
·合金初始分布对填充管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5 金属晶体界面的力学行为 | 第101-129页 |
·引言 | 第101-102页 |
·双晶铜颗粒边界的力学行为 | 第102-116页 |
·模拟细节及参数 | 第102-103页 |
·无缺陷双晶铜颗粒边界的变形 | 第103-104页 |
·含缺陷界面在拉伸作用下的变形 | 第104-110页 |
·含缺陷界面在剪切作用下的变形 | 第110-116页 |
·小结 | 第116页 |
·铜-铝两相材料界面的力学行为 | 第116-126页 |
·模拟细节及参数 | 第116-117页 |
·无缺陷铜铝界面的变形 | 第117-119页 |
·点空位缺陷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线空位缺陷的影响 | 第120-123页 |
·含裂纹界面的变形 | 第123-126页 |
·小结 | 第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9页 |
结论 | 第129-131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31-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作者简介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