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乡村旅游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杭州市太湖源镇指南村游憩空间规划设计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研究背景第10-13页
     ·乡村旅游的发展及二次转型第10页
     ·“城市病”、“浅‘逆城市化’”现象的产生第10-13页
   ·国内外关于游憩空间的研究动态第13-20页
     ·国外关于游憩空间的研究动态第13-14页
     ·国内关于游憩空间的研究动态第14-19页
     ·已有研究的现状和借鉴第19-2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23页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乡村旅游游憩空间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第24-33页
   ·相关概念的解读第24-26页
     ·乡村旅游第24页
     ·乡村游憩地第24页
     ·游憩第24-25页
     ·游憩行为第25-26页
     ·游憩空间第26页
   ·乡村旅游游憩空间的概念第26-27页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第27-33页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第27-28页
     ·游憩系统的相关理论第28-30页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30页
     ·环境行为学理论第30-31页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第31-33页
第三章 对乡村旅游游憩空间的整体认知第33-54页
   ·乡村旅游游憩空间的形态研究第33-36页
     ·点状游憩空间第33-34页
     ·线状游憩空间第34-36页
     ·面状游憩空间第36页
   ·乡村旅游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研究第36-42页
     ·自然要素第37-39页
     ·环境要素第39-40页
     ·人文要素第40-41页
     ·景观要素第41页
     ·休闲要素第41-42页
   ·乡村旅游游憩空间的分类研究第42-47页
     ·按空间层次划分第44页
     ·按空间功能划分第44-45页
     ·按形成机理划分第45页
     ·按活动场所划分第45页
     ·按活动性质划分第45-46页
     ·按活动状态划分第46页
     ·其他分类第46-47页
   ·乡村游憩空间与城市游憩空间的比较研究第47-54页
     ·景观空间格局的差异第47-49页
     ·构成要素的主导差异第49页
     ·功能空间利用的差异第49-50页
     ·两者的互补、转化和融合第50-54页
第四章 乡村旅游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第54-79页
   ·乡村旅游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原则第54-56页
     ·满足游憩者需求的原则第54页
     ·突出乡村的地域特色原则第54-55页
     ·合理的划分游憩功能分区第55页
     ·科学的组织安排游憩活动第55页
     ·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第55-56页
   ·乡村旅游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方法和内容研究第56-79页
     ·乡村旅游游憩空间的布局规划设计第57-58页
     ·乡村旅游游憩空间的场所规划设计第58-65页
       ·点状---入口游憩空间第58页
       ·点状---公共活动游憩空间第58-60页
       ·点状---庭院游憩空间第60-61页
       ·线状---滨水游憩空间第61-63页
       ·面状---生产性游憩空间第63-65页
       ·面状---自然村域游憩空间第65页
     ·乡村旅游游憩活动的规划设计第65-73页
       ·乡村游憩的问卷调查第65-69页
       ·游憩活动的规划第69-70页
       ·游憩活动与环境、设施的关系第70-73页
     ·乡村旅游游憩设施的规划设计第73-75页
       ·建筑景观小品第73页
       ·休闲娱乐设施第73-74页
       ·标识设施第74页
       ·环境卫生设施第74-75页
     ·乡村旅游游憩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第75-79页
       ·车行道路第75-76页
       ·街巷道路第76-77页
       ·游览道路第77-78页
       ·停车场第78-79页
第五章 杭州市太湖源镇指南村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实例第79-101页
   ·村庄概况第79-82页
     ·总体概述第79-80页
     ·基本情况第80-82页
   ·游憩现状评析第82-88页
     ·资源优势分析第83-84页
     ·发展劣势分析第84-88页
   ·目标定位与功能分区第88页
   ·游憩空间的布局形态及规划设计第88-95页
     ·点状游憩空间第89-92页
     ·线状游憩空间第92-93页
     ·面状游憩空间第93-95页
   ·游憩设施的规划设计第95-99页
     ·游憩服务设施规划第95-98页
     ·游憩环卫设施规划第98-99页
   ·游憩活动的规划第99页
   ·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第99-101页
第六章 总结第101-103页
   ·结论第101-102页
   ·研究特色第102页
   ·研究展望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8页
附录第108-117页
 附件1:图表目录第108-113页
 附件2:城市居民游憩调查问卷第113-115页
 附件3:乡村旅游游憩调查问卷第115-116页
 附件4:浙江省临安市乡村旅游调查点第116-117页
个人简介第117-118页
导师简介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制造业能源依存度的评价研究
下一篇:基于行为金融的股市波动非对称性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