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页 |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0-11页 |
| 一、新时期加强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 | 第11-16页 |
| (一) 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只有加强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 第11-12页 |
| (二) 农村党员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带头者,只有加强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 第12-13页 |
| (三) 农村党员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骨干力量,只有加强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 第13-14页 |
| (四) 农村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依靠力量,只有加强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第14-16页 |
| 二、农村党员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6-21页 |
| (一) 政治理论素养不高,理想信念弱化 | 第16-18页 |
| 1. 放松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 | 第16页 |
|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化 | 第16-17页 |
| 3. 对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 | 第17页 |
| 4.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不足 | 第17页 |
| 5. 思想保守、观念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 第17-18页 |
| (二) 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 | 第18-19页 |
| 1. 年龄偏老,文化偏低,数量低少 | 第18页 |
| 2. 带富能力不强,模范作用偏弱 | 第18-19页 |
| 3. 农村党员教育工作者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 第19页 |
| (三) 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 第19-21页 |
| 1. 政治、组织纪律性差 | 第19-20页 |
| 2. 法制观念淡漠 | 第20页 |
| 3. 党员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 第20-21页 |
| 三、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1-25页 |
| (一) 社会历史原因 | 第21-22页 |
| 1. 历史原因 | 第21页 |
| 2. 社会原因 | 第21-22页 |
| (二) 基层党组织原因 | 第22-23页 |
| 1. 重经济轻党建 | 第22页 |
| 2. 干部领导水平不高,组织能力弱 | 第22页 |
| 3. 干部工作作风不实,示范服务不到位 | 第22-23页 |
| 4. 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落到实处 | 第23页 |
| (三) 党员自身原因 | 第23-25页 |
| 1. 部分党员入党时标准不高,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 第23页 |
| 2. 学习意识不强,发展能力弱 | 第23-24页 |
| 3. 不能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 第24-25页 |
| 四、加强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 第25-35页 |
| (一)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 | 第25-28页 |
| 1. 坚定信念,牢记宗旨 | 第25页 |
| 2. 多层面结合实际 | 第25-26页 |
| 3. 多角度环视周遭 | 第26-28页 |
| (二) 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完善党员管理机制,大力提高其整体素质,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 第28-32页 |
| 1. 认真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 第28页 |
| 2. 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 | 第28-29页 |
| 3. 制定合理、有效的保障措施 | 第29-30页 |
| 4.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把好党员"入口"关 | 第30页 |
| 5. 民主评议,适时疏通党员"出口"关 | 第30-31页 |
| 6. 加强技能培训教育,增强农村党员的"双带"本领 | 第31页 |
| 7. 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农村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 第31-32页 |
| (三)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 第32-35页 |
| 1.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 | 第32-33页 |
| 2. 创新活动载体,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 第33页 |
| 3.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物质基础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注释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