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目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治疗不敏感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与认知功能的研究 | 第12-44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16-23页 |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工具 | 第17-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结果 | 第23-34页 |
·抑郁症患者的一般资料 | 第23-24页 |
·各组患者的治疗转归与用药情况 | 第24-27页 |
·DR组与DNR组症状与疗效、副反应的比较 | 第27页 |
·DR组与DNR组MMPI的比较 | 第27-28页 |
·DR组与DNR组生活事件和自动思维的比较 | 第28页 |
·两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测验的特征 | 第28-31页 |
·抑郁症治疗不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页 |
·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其它差异 | 第31-34页 |
·讨论 | 第34-43页 |
·各组抑郁症患者的转归 | 第34页 |
·治疗不敏感性抑郁症患者的症状特征 | 第34-36页 |
·治疗不敏感性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 | 第36-37页 |
·治疗不敏感性抑郁症患者的生活事件与自动思维特征 | 第37页 |
·治疗不敏感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测验及其变化的特征 | 第37-41页 |
·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其它差异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第二章 难治性抑郁症脑白质纤维的比较研究 | 第44-57页 |
·前言 | 第44-46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46-49页 |
·研究对象 | 第46-47页 |
·研究方法 | 第47-49页 |
·结果 | 第49-53页 |
·首发治疗敏感性的抑郁症组与正常组比较 | 第49-51页 |
·难治性抑郁症组与正常组比较 | 第51页 |
·首发治疗敏感性的抑郁症组与难治性抑郁症组比较 | 第51-53页 |
·讨论 | 第53-56页 |
·问题与思考 | 第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综述:弥散张量成像与认知功能 | 第6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与奖励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