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运营技术论文--公路运输安全技术论文

公路改扩建作业区交通安全分析与设施设置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第9-20页
第1章 绪论第20-31页
   ·课题来源第2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1-2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4-2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分析第26页
   ·研究内容第26-29页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9-31页
     ·研究方法第29页
     ·技术路线第29-31页
第2章 公路改扩建路段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第31-46页
   ·改扩建路段交通事故资料整理与速度分析第31-33页
     ·交通事故资料的整理第31-32页
     ·行驶速度分析第32-33页
   ·公路改扩建期间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第33-40页
   ·改扩建路段事故多发点鉴别及事故成因分析第40-43页
     ·事故多发点的鉴别第41-43页
     ·事故多发点的事故成因分析第43页
   ·改扩建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分析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公路改扩建路段道路交通特性分析第46-58页
   ·改扩建道路路面及线形特性第46-50页
     ·路面使用特性第46-48页
     ·平曲线半径特性第48-49页
     ·纵坡特性第49-50页
   ·改扩建路段交通流特性第50-57页
     ·交通量时间分布第51-52页
     ·交通组成第52-53页
     ·行驶速度第53-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公路改扩建作业区行车危险性分析第58-69页
   ·作业区车辆运行特性第58-59页
     ·不改变交通流向的作业区第58-59页
     ·改变交通流向的作业区第59页
   ·作业区行车危险因素分析第59-62页
     ·行车速度高第60-61页
     ·作业区挤占车道第61页
     ·作业环境复杂第61页
     ·夜间作业频率高第61页
     ·视觉刺激量增大第61-62页
   ·改扩建作业区交通安全状况分析与评价第62-68页
     ·资料调查与整理第62-63页
     ·施工期与非施工期作业区交通安全比较分析第63-66页
     ·改扩建作业区与非改扩建作业区交通安全状况评价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公路改扩建作业区交通冲突分析第69-84页
   ·改扩建作业区交通冲突分析技术第69-71页
     ·作业区交通冲突分类第69-70页
     ·作业区严重冲突判别第70-71页
   ·改扩建作业区交通流分析第71-79页
     ·作业区划分第71-72页
     ·作业区交通流特性第72-73页
     ·作业区车辆合流的危险性第73-74页
     ·作业区交通流分布特性第74-79页
   ·改扩建作业区交通冲突模型第79-83页
     ·驶入作业区的冲突模型第79-81页
     ·通过作业区的冲突模型第81-82页
     ·驶出作业区的冲突模型第82-83页
     ·改扩建作业区交通冲突模型第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6章 公路改扩建作业区合理长度的确定第84-96页
   ·警告区长度第84-89页
     ·L_V 的计算第85-87页
     ·L_S 的计算第87页
     ·L_Q 的计算第87-89页
   ·过渡区长度第89-90页
     ·上游过渡区第89-90页
     ·下游过渡区第90页
   ·缓冲区长度第90页
   ·工作区长度第90-94页
     ·两车道工作区最佳长度的确定第91-92页
     ·四车道工作区最佳长度的确定第92-94页
   ·终止区长度第94-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7章 公路改扩建作业区安全设施设置研究第96-112页
   ·作业区交通标志设置第96-104页
     ·交通标志识认过程第96-97页
     ·交通标志设置参数计算第97-100页
     ·作业区交通标志位置确定第100-103页
     ·作业区交通标志的设置类别第103-104页
   ·作业区交通标线设置第104-106页
     ·作业区交通标线设置原则第105页
     ·作业区交通标线设置类别第105-106页
   ·作业区护栏高度及其保证第106-109页
     ·护栏碰撞模型第106-108页
     ·作业区护栏高度第108页
     ·作业区护栏增高法第108-109页
   ·作业区其他安全设施的设置第109-111页
     ·振动减速带或振动减速标线第109-110页
     ·主动发光太阳能安全设施第110页
     ·大型可变情报板第110-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8章 公路改扩建交通安全保障工程措施第112-125页
   ·沥青层反射裂缝控制第112-115页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反射裂缝成因第112-113页
     ·冲击压实质量控制标准第113页
     ·冲击压实的效果第113-115页
   ·沥青面层级配调整第115-122页
     ·抗滑性能第115-118页
     ·抗车辙性能第118-121页
     ·耐久性第121-122页
   ·桥梁顶升第122-123页
   ·施工道口管理第123-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结论第125-127页
 一、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第125-126页
 二、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5-1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个人简历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类混合保费收入的二项风险模型的研究
下一篇:联合应用Bio-Gide及Bio-oss治疗牙周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